<!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朝鮮半島北面的義州市,一隻龐大的行軍隊伍正在往北面行進。
這是征服了朝鮮,班師回朝的滿清軍隊。長長的隊伍一眼看不到邊,到處都是盔甲鮮明,騎著軍馬的清軍士兵。
隊伍中間,是皇太極的行幸儀仗。
首先走過去的是清國皇帝親營中的六百名“葛布什賢超哈”,他們清一色的黑甲黑纓,騎著駿馬。葛布什賢超哈每個牛錄只取兩名,都是清國最彪悍的戰士,被選為皇帝的親衛營。
開路的“葛布什賢超哈”後面,儀仗最前面是舉著十把妝緞傘的隊伍。那妝緞傘每把都染著五種顏色,十分華麗,跟在開路的騎兵後面。
妝緞傘的後面,是高高舉著的十杆銷金龍纛。金色的銷金龍纛遠高於一般的官纛和織金龍纛,只有最強壯的力士才能舉得動。此時龍纛耷拉著長長的穗尾,隨著舉纛的力士逐漸前行。
再後面是十杆銷金龍小旗,再後面是六把雙龍扇、四把單龍扇,都是豔服的戰士舉著。
旗幟和扇子後面是舉著各色武器的隊伍,有豹尾槍、大馬、弓矢、金鉞、星、禦仗、吾杖等各色武器,每種十個,各由十個力士舉著。
這一百多個力士的後面,才是皇太極的華蓋車駕。那華蓋全有綢緞製成,上面繡滿了祥雲海浪,牡丹仙鶴,蛟龍猛虎,十分華麗。身材肥胖的皇太極坐在六匹馬拉著的車駕上,行在華蓋之下。
華蓋的兩邊和後面,是佩刀護衛的一眾清國武官。
再後面,則是金、笙、雲、管、金鉦、銅鈸、鼓、嗩吶、號等樂器,一路敲打不停,演奏著北國的音樂。
這一套行頭,是皇太極從明國降臣那裡學來的,自他稱帝登基後就一直操持著,用以顯示皇帝的威儀。
浩浩蕩蕩的隊伍,一路往北方開去。
這一次,皇太極親徵朝鮮,責其渝盟助明之罪。清軍勢如破竹連克義州、安州,直逼都城平壤。朝鮮國王李倧懼,率長子及百官遁南漢山,令次子攜眷屬避於江華島,嚮明求援。清軍渡漢江,直抵南漢山城西駐營。清太宗遣使諭降。未幾,李倧知江華島陷,援兵皆敗,二月乃獻上敕印,降於清。
這是清軍,或者說後金的第二次進攻朝鮮。十年前,繼位伊始的皇太極命阿敏等人率軍進入朝鮮。朝鮮屈從於後金的武力威脅,迫不得已與後金議和,雖仍然維持與明朝的宗藩關系,卻不得不與後金建立“兄弟之國”的邦交關系。
而這一次,第二次徵朝鮮,清軍兵鋒所至,摧枯拉朽。皇太極徹底打敗了朝鮮,朝鮮奉印而降,跪行稱臣,再不敢和大明有所瓜葛。
從此在滿清東翼再無軍事力量可以牽制滿清,清軍可以專心致志地對付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