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朱由檢站在承天門上,遠眺著遠處的京觀和百姓,默然不語。
昨日快馬傳來訊息,兵部尚書張鳳翼和宣大總督梁廷棟怕天子追究責任,已經服食大黃一個月,兩人都已經是奄奄一息積重難返。
崇禎對這兩個人有些無語。這兩個人都算是知兵的人才,不想竟這樣畏罪自殺了。
本來天津的大捷傳來後,崇禎看在功過相抵的份上不會殺此二人,甚至不會奪去兩人的職務,只準備降兩人官位一級以示懲戒。可沒想到這兩人根本不相信大明官兵能取得大捷,早早就把大黃吃了。如今雖有捷報,兩人的性命卻已是無力迴天了。
不過兩個文臣雖然已經半死不活,還是向天子寫了賀喜大捷的奏章。
問題是,兩人死後,這空下來的兵部尚書和宣大總督職務由誰來做?
本來這次天津大捷,崇禎本來十分看好天津巡撫兵部侍郎賀世壽,寄希望於賀世壽能力出眾,能把兵部的擔子接下來。但昨日平臺答對,賀世壽對兵事言論空虛,長篇大論空談道德,令天子十分失望。
每當說不出個所以然的時候,賀世壽就開始說紅夷大炮犀利,鳥銃齊射威猛,要天子加強軍器局的管理,更讓天子不知道他什麼意思。
只有當天子問及天津糧餉漕運時候,賀世壽才對答流利,頗有亮色。
天子由此知巡撫賀世壽不知兵,倒是個整治錢糧的人才。
不過賀世壽的表現,卻讓朱由檢陷入了疑惑。賀世壽不知兵,範家莊的大捷是怎麼來的?如此大捷,天津各路兵馬必有過人之處,否則如何擒斬韃子七千六百首級?既然巡撫不通軍事,那其下必有能徵善戰的勇將。
然而天津諸將中,以前也沒有聽說誰有什麼不同尋常。
朱由檢突然想起了李植這個名字。
已經兩次了,每次只要奏章裡出現這個小官的名字,就會是一場蕩氣回腸的大捷。先是在汝州一戰擊潰高迎祥李自成,陣斬馬守應。接著在範家莊又出現如今這場大捷,擒斬七千六百餘首級,陣斬東奴偽超品公揚古利。每一次,這個李植都能在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立下首功!
難道這只是巧合?
還是說這個李植有過人之功?對大捷貢獻良多?
朱由檢眺視著皇城前面懸在空中的揚古利屍體,看那些京城百姓對揚古利的屍體扔石頭,吐口水——大明的百姓們這些年積累了太多對韃子的仇恨和恐懼了,如今得了韃子貴族的屍體,正是可以大大的發洩一通仇恨,降低一些對韃子的恐懼。
否則這種恐懼積累下去,大明的官軍將越來越不敢戰,投降韃子的官員百姓會越來越多。
看了一會,朱由檢贊嘆說道:“這揚古利真是個魁梧的韃子,擊斬此人的武將好身手!”
王承恩說道:“皇爺明鑒!這揚古利是幾十年來我大明擊斬的東奴最高頭領了!”
朱由檢轉過身,對旁邊的王承恩說道:“明日朕率百官祭告太廟,將此次陣斬揚古利的大捷告於祖宗。”
王承恩拱手說道:“皇爺聖明!”
“將士們立下大功,不可不賞!否則寒了將士殺敵報國之心!”崇禎沉吟片刻,又說道:“朕增賞此次擊斬揚古利的範家莊操守李植盔甲一副,白金五百兩,盼他此後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