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伏羲好歹找到了成聖的道路。
而黎陽,他還不知道自個的道在哪裡。
女媧成聖,是造化天地,因而成聖。
三清、西方二人組成聖,是因為許下教化天下生靈宏願,故而成聖。
這種類似許願的行為,並非是你許了願望,就會成聖。
需要你在達到一定的修為之後,能夠與天地之間產生共鳴。
準確的說能夠讓天道感知到你,如此才能決定你是否成聖。
不然人人發下宏願,豈不是人人都可以成聖?
這個問題,是在黎陽成就大羅時所想通的。
如果放到他現在的修為,只要再積攢一些底蘊,能在幾位聖人前面的話,他同樣能夠溝通天地,成為一名聖人。
只能說,他來的太晚了。
黎陽沒有抱怨來的早晚,能夠再生且還能夠長生不死,已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
黎陽默默想著這些,最終選擇迴歸本心。
他初始來到人族,除了自保之外,更多的就是想讓人族壯大起來。
無論是否成為聖人,無論人道之類的,他都是想讓人族成為洪荒中不可令人招惹的存在。
人族可以不起壓別人,可別人也不能欺壓人族。
既不受制於天,更不受制於別人。
一旁的伏羲,看到黎陽渾身散發出玄之又玄的狀態,他默然無語。
大羅金仙想要再提升境界,不只是修煉法力,而是對道的理解。
何為道,伏羲的自我理解就是這方天地的規則。
他護衛人道,也就是維護這方天地的規則。
如果人道出現,他作為護衛者,這方天地的規則自然給予他應當的獎勵。
不然,天道不公,人人怨言四起。
到時沒人再去天道,維護這一方世界。
無論是任何一道,不公就會被滅掉。
他看著陷入頓悟狀態的黎陽,默默地守在一旁讓人不要來打擾。
黎陽還在思索中,他漸漸找回了初心。
伏羲看到黎陽眼眸越來越亮,他心中微微感慨,人祖不愧是天地異數,修行天賦可以說不輸於那些先天異種或者。
思緒出自個所想所得,黎陽緩緩睜開眼睛。
“謝過道友!”
“可有所得?”
“偶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