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領主大人並不是突發奇想,而是提前就準備好了應對的方法……不,似乎是那個方法先出現,從而才產生了改變農奴制度的契機?
約瑟夫一時間想不明白其中的因果邏輯,只聽見林奇這樣說道:
“你提到了糧食產量,很好,不過這不是根本原因。之所以不讓農奴獲得自由,那是因為必須要有大量的人繫結在土地上從事生產工作,以最低限度地維持領地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但這是由落後的生產力所決定的。”
“生產力……是什麼?”
約瑟夫突然問道。
“唔……你就先理解為是糧食的產量就行了。而我現在,掌握了可以顯著提高糧食產量的方法,就不需要那麼多人必須繫結在田裡工作。另外,每個人都能勞有所得,只對自己的工作成果負責,多勞就能多得,你們不覺得這樣能更好地調動人們自願勞作的積極性?”
“勞作的積極性?”管家突然想到了自由民身份的礦工每天挖礦的產量往往是奴隸礦工的好幾倍,再結合領主口中的“勞作的積極性”,頓時若有所思。
“是啊,積極性,”林奇有些意外地看著面露思考神色的管家,繼續說道:“農奴們之所以為了勞動,無非是為了填飽肚子,如果他們發現他們只要努力勞動,不僅能填飽肚子,甚至還能有餘糧,而且這個餘糧的多少完全跟他們自己的勞動生產有關,你說他們是會繼續選擇偷懶,還是為了他們自己拼命的勞作?”
“另外一點就是,”林奇扭頭向奧菲莉婭問道,“你們精靈的村莊裡,應該沒有農奴吧?”
奧菲莉婭搖了搖頭:“我們沒有農奴。”
“你們看吧,”他一攤手,說道,“所以農奴完全是可以全部消失的。”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其實林奇也知道,農奴制度的出現與消失,並不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最終還是涉及到了生產力與技術是否充足與先進,封建制度是否出現了變化、又是否有需要大量勞動力的中大型城市出現等等。
總結來說,就是一個是否合時宜的問題。
林奇不清楚這個世界裡其他地區的生產力水平,但他知道,當他出現在這裡的那一刻起,將大量人口堆積在重複又低效的工作之中,以最低效率進行生產、依靠數量來維持產量來滿足領地自給自足狀態的制度,就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另外一點就是,他敢保證最多三年的時間,他的領地上就會產生大量的勞動力需求,因此他也給了自己,給了農奴們三到五年的緩衝期。
畢竟這裡是處處都充裕著魔力的世界,魔法的威力與具體作用先不談,就說某些生產技術的天花板可能還不低——比如林奇的城堡內的窗戶上鑲嵌的玻璃與書桌抽屜裡的精美紙張,然而城堡外的平民與農奴們,過的日子卻比原始人強得有限。
這種社會與技術的關係是扭曲畸形的,但林奇具體也說不上哪裡不對。畢竟,在藍星,全球進入電氣時代快一百年,距離資訊時代都不遠了的時候,還有著數以百萬計的農奴被捆綁在了一片寬廣的土地上。
或許是因為魔法的原因吧,他在心中揣測,幾十個拿著石頭與木棍的農奴都不可能打得過一個全副武裝、能使用戰技的騎士,而如果對手是魔法師的話,也許只要一箇中小型魔法,就能嚇得想要反抗的農奴們止步不前。
喜歡魔法帝國從種田開始請大家收藏:()魔法帝國從種田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