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軒垂了垂眸,“學生知道老師的顧慮,不過無瑕與武安侯不同,她本性善食。”
蕭軒這麼一說,明之杭也不好再提什麼,只道,”你可知為何為師要讓你去甘州?“
蕭軒回答,”劉景與武安侯都想讓自己的人去,甘州一事必定有什麼蹊蹺。”
“正是。”明之杭點了點頭,“李芳被殺,玉工暴動為師以為此事與武安侯有關。”
蕭軒一驚,“老師怎麼說?”
明之杭道,“武安侯在甘州數年,根基堪比在朝堂深厚,李芳調去甘州不過三年,怕是觸動了某人的利益。“
”老師的意思武安侯與李芳“蕭軒搖搖頭,”可李芳不是劉景派去的嗎?“
明之杭輕輕一笑,從懷裡拿出一封信遞到桌上,“你看看。”
蕭軒啟閱,更是驚鄂不小,”李芳給武安侯的信。“
”不錯,此信你別管我是如何得來,如今我己證實,此信的確是李芳所書,他為何要和武安侯交待甘州的情況,這其中有什麼深意?還待你前去調查。“
蕭軒將信收好,“學生明白了。”
“真的明白了?”
”真的明白了。“
”不,你還不明白。“
蕭軒不解,明之杭湊近蕭軒耳邊,“這可是我們一舉拿下劉景與武安侯最好的機會。”
“一舉拿下?”
“可將工匠暴動歸罪於李芳,再找到李芳與武安侯勾結做違法之事的證據,武安侯必將無翻身之日,而李芳又是劉景派去的駐疆太監,劉景也不可能獨善其身,難道這不是一石二鳥嗎?”
蕭軒聽言不停的點頭,“的確如此"
明之杭一喜。
“可是若事實並非如此呢?有奏報說李芳不是死於流匪嗎?而暴動之事還有待調查,不可就認定是武安侯所為。“
明之杭一窒,早知蕭軒是個”木魚疙瘩“,笑了笑,“以武安侯的為人,為師該肯定此定是他所為。”
蕭軒甚是驚訝,凡事都要講究證據,這正是老師所教給他的道理,可今番老師的話為何這麼奇怪?
“老師?”
“為政者,為官者,有時侯用些手段並不是壞事,當然我們對百姓不能如此,對那些奸惡之徒,你若以君子之法,可對方卻有小人的手段,這樣我們就吃虧了。”
蕭軒有些迷糊了,“可是既便如此,也不能無中生有“
”怎是無中生有?武安侯早在甘州就不安穩,皇上這才將他調回來,武安侯想讓大理寺卿去甘州查案,皇上為何不許你還看不明白嗎?大理寺卿如今與武安侯走得極近,皇上是又怕再出現一個楊真。“
”那劉景呢?“
”先帝曾有意撤去太監監管制,只是此事還得慢慢來,不過如今制橫武安侯的機會就在眼前,你可不能放過了,這也是皇上對你的考驗呢。”明之杭拍拍蕭軒的手,“相信為師,為師也知道你有一顆忠國忠君之心。”
蕭軒看著自己的老師,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直到明之杭離開,他才反應過來,老師是要讓他利用此事扳倒石堅,所謂證據,其實並不重要,他不由得打了一個寒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