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下一步,寧小凡將主要的精力,放在瞭如何對付北藝州上。
當然,這件事是急不來的。
北藝州雖然對於東海來說,並不算是什麼太強,而且這麼久,也有一部分疆域被蠶食了,但是仍然不可小覷。而且那邊地處嚴寒,十分寒冷,寧小凡轉化海西州的任務還沒完成,許多來自諸多城邦的舊勢力還在作祟。
對於寧小凡的命令,並不能一以貫之的推行下去。
原因其實很簡單,誰願意看到自己去對付一個苦寒之地?
在東海,吃香喝辣,吃飽穿暖,它不香嗎?
可惜,寧小凡並不為所動。
他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只看眼下的利益。別的不說,就說之前東海不斷戰亂的時候,北藝州都幾次出手,這就是一個潛在的敵人。不把北藝州擊垮,不光是他,朱聖愷都感覺寢食難安。
所以,在北部佈置的防線,越來越長了。
雙方隔著綿延的北部長城,不斷對峙著。
當然,打是打,但北藝州的手工業確實非常發達,這一方面,天州還是有所不足的,因此寧小凡不在的時候,總事務官姜擎天也默許了,要讓大家翻過長城,去北藝州做生意。
他還設立了一個特別的重要人物,原龍慶城主,龍慶。
曾經躺著收錢,富得流油的城主,後來寧小凡一統東武州後,他就賦閒在家了,現在又被姜擎天找了過來,讓他做一個行令官,地位等同於一個郡官。
如今天州的權力格局是:
東海之主,逍遙盟之主,隱宗宗主,寧逍遙。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往下,就是隱宗副宗主虞雪瓊、虞飛月,朱聖愷、姜擎天、龍北嶽和秦不三這四位,以及逍遙盟副盟主狂龍。
再往下,則是各州、各郡的郡官,郡官下是道官。
行令官,等同於一個郡的郡官,地位完全不低了。
這個行令官主要是做什麼呢,就是對外的貿易。
為什麼起這個名字,也是效仿世俗界的漢代,對外貿易的官職,就叫大行令。
寧小凡回來以後聽說這件事後,說:“可以讓他再自由點,一個行令官不夠,讓他可以開個府,兼任商北郡的郡官嘛。”
商北郡是如今東海的北方門戶,囊括了包括昔日的龍慶城在內的數個城池的大小,疆域遼闊,可以說是戰略要地兼貿易樞紐。
朱聖愷北部長城大軍的總前沿樞密院,就設定在商北郡。
商北郡是新改的名字,意味著與北方的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