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小凡此舉,輾轉四方,嚴重破壞了東武州西部與中部的實力平衡。
他是撤軍了,但撤軍之後,新舊勢力還在不斷搏殺,城頭變化大王旗。
有些城鎮好容易經歷一場動亂,開始穩固了,然而,與東武州相鄰的、同屬東海範圍的海川州下,與東武州相鄰的各城鎮開始發兵搶地盤了。
於是就是——寧小凡率軍掃滅城內舊勢力、新勢力萌生、新舊勢力搏殺、勝者為王穩固統治、外敵入侵、新一輪新舊勢力搏殺。
這樣的死迴圈。
起碼也要幾年才能消停。
而造成這一場大亂的寧小凡,此時卻無暇顧及,也無暇搶地盤了。
他準備著手,恢復一下手下各郡的經濟,同時也收拾一下逍遙盟。
逍遙盟,嚴格來說算是寧小凡的海外臣民。
但現在他發現了,這些島嶼,只是在蟄伏著等待抬頭的機會。
一如當年東瀛於我大明。
在我大清藥丸的時候,他牛逼了,就反咬一口。
所以他給狂龍發了一道命令:
打敗它,但不要吞併它。
命令一下,狂龍水師齊齊而動,周圍島嶼哪敢妄動?
你船多?我是用魔藤做的,你那一碰就跟紙糊的似的直接廢了。
你人多?要不咱們比比?
戰鬥力?你才幾個神境!
狂龍掃蕩附近海域,逍遙盟下誰敢不服,直接摧毀了全部有生力量然後駐軍。你不想當島主,總有願意的。
寧小凡專門找人設計了大旗。
以原金雎城的旗幟為雛形,設計了天旗。
上書逍遙二字。
神洲郡、雪龍郡、北原郡、草原道、漢洲道、華洲道以及海外諸島嶼,都懸掛此旗以表臣服,貨幣都統一用寧小凡的靈鈔,稅率按照陸地統一繳納,島上有寧軍駐紮,重要官員必須有神洲郡一席之地。
直接將它同化為了海外殖民地。
至於為什麼不吞併呢?
原因也十分簡單。
真正作為殖民地的地區,都是和本土有一定距離,文化也有一定差異。
第一,在空間距離上如果本土化經營會有相當高的行政延遲,出現情況等你的批示過來黃花菜都涼了,不利於殖民地的管理和政策開展。
第二,因為文化的不同,殖民地的文化會很難被轉化,你講餐前洗手有利身體健康,人家說我就覺得手抓飯吃著香。過多的投入會變成無用功和浪費。
第三,要實現和本土相同的行政效果,你可能會因此投入比在本土更多的行政資源,最終將本土拖垮。如此多的地方,你是扶持本體勢力容易還是自己把本土軍隊派過去駐守方便?
變為本土,相當於娶正妻,生嫡子,要對其負責。
殖民地,則是搶來個女婢,不用負責,怎麼折騰都行。要是搞砸了,揮一揮衣袖,帶走全部雲彩。
納入殖民體系,本土只需吊打原住民的軍隊與原來的高層,打通商路獲得經商特權,然後只需付出軍隊消耗與幾個高層,而對殖民地的管理仍可有殖民地原有體系進行,大大減少成本,反抗壓力會大大減少。
而且那邊本身也沒什麼資源,就是不讓你造反而已,推平了也就是地圖好看點,還得費十倍百倍力氣鎮壓,改造,費勁不?
讓你自己繼續當家作主,我就派個人開會的時候跟著提提意見,你還是老大,大家都高興,如此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