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寧小凡接受了這些降書之後,也成立了海外同盟,逍遙盟。
盟內數十島嶼,資源互通,資訊共享,各地的各類資源貿易往來也開始變得頻繁了起來。
至於那碼頭,金州城,寧小凡也沒有閒著,金州城改為華洲道,同樣也因為是一塊飛地,華洲道雖然是一道,可也是四官俱全,有自己獨立的軍權和財政。
華洲道的道官寧小凡派東洵過去,而東洵原本是神洲郡的警備營副營主,現在副營主是朱聖愷,營主是寧小凡。
雪龍鎮也更名為雪龍郡,郡官寧小凡,副郡官鐵狼,下設各道、鎮。
實際上鐵狼就是雪龍郡的實際郡官了。
現在寧小凡的勢力範圍,在極東之地有神洲郡、雪龍郡。
碼頭有華洲道原金州城),島嶼有漢洲道原鎏酋島),還有逍遙盟這海外大聯盟,實際掌控了一大片海域範圍。
神洲郡落成一年之後,整個神洲郡總計人口已逾五百萬,律法清明,境泰民安,衣食豐足。
其他城鎮叛逃來投奔神洲郡者,不計其數,周圍零散的村落幾乎是望風而降,傳檄而定。
整個郡內,神境數萬,築基數百,領土囊括了闕星寨、黑風山等大片土地,還在逐漸從極東朝著外圍拓展,附近數十城都戰戰兢兢,生怕寧小凡的兵鋒所指。
寧小凡的戰略十分簡單,就是以周圍包圍極東草原,然後逐步蠶食,打擊草原群盜的同時,收服原來草原上的原住民,歸化到自己的陣營,將這草原為己所用。
隨著神洲郡逐步擴大,對於糧食的需求也是激增。
而原本極東五城的土地上,種糧食還行,可沒有牧場啊。
黑風山上的草地也不多,而且還有一大片地方需要給激增的人口住。
所以寧小凡就打上了極東草原的主意。
原來是由於戰爭,導致人口發展不起來,大片空地沒有足夠的人手去調配。
現在神洲郡已經發展起來了,經濟發展的同時又加上沒有戰爭,不需要大規模死人了,廣袤無垠的土地,幾百萬人口,這些人又沒什麼事,沒事就造人唄,於是寧小凡治下的人口開始迅速增長起來。
如何清理草原群盜,那也是一門學問。
極東草原廣闊無邊,至少有上萬裡的範圍,要想清理這麼一大片的草原,上面的群盜少說也在數萬之眾,而且來去如風,怎麼搞?
“步步蠶食。”
這是寧小凡下的命令。
在極東草原上,也有原住民,大規模的群盜自己養著牛羊,小規模只能靠著劫掠原住民為生。
而這些原住民,因為遊牧的屬性,往往不能團結在一起。
只能各自為戰。
於是,寧小凡來了。
他的神洲郡的領地已無限接近極東草原,甚至包圍了極東草原的東部邊境,於是東部的牧民十分歡迎神洲郡大軍的到來,而那些群盜則更是被殺的丟盔卸甲。
維持統治,就必須將草原分化,但這些牧民即希望寧小凡能幫他們打跑草原群盜又不希望自己的草原被分出去,哪有這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