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思考之後艾倫感覺狼並不是一種很合適的diy基礎框架,因為巫師的咒語相對於變形獸來說還是太過於強大了,所以變形獸的靈活性和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會有很多躲避巫師咒語的場景。
所以思來想去艾倫最後還是選擇了豹子作為diy的基礎框架,因為豹子在各個方面都比較合適。
首先是最基礎的設計,他把變形獸的大部分骨骼都換成了秘銀,因為秘銀的重量比變形獸的骨骼要輕很多,這樣能夠降低變形獸的總重量,還能降低變形獸受到衝擊後骨折的風險。
然後就是加強攻擊力的設計,艾倫把變形獸的牙齒,爪子的材質都換成了秘銀,同時還拉長了牙齒和爪子的長度,還把變形獸的尾巴尖設計成了一把尖刀的樣子,額外增加了一個攻擊的部位。
艾倫還為變形獸設計了撞角,因為面對巫師的防禦咒語,還要抬爪子去拍一下,會增加被擊殺的風險,所以就有了這個撞角。
這個撞角可以讓變形獸在高速運動中直接突破巫師的魔法防禦。
最後就是防禦性設計了,艾倫在霍格沃茨收集到了很多盔甲引數,他從中挑選出來外形比較合適的盔甲,然後修改其大小的引數,讓盔甲能夠適應變形獸的身體。
艾倫在不影響變形獸活動的情況下,儘量多地給變形獸加裝上了秘銀材質的盔甲,反正秘銀盔甲又不重。
最後艾倫把這種變形獸命名為刃豹。
這個一整個設計的過程,讓艾倫感覺他好像回到了前世作為程式設計師的時光裡,思維小屋就是他的程式碼編輯器,用編輯好的記憶施咒的過程就是編譯除錯的過程,這個過程他很是輕車熟路的。
不過在研究和設計的過程中,艾倫發現了一個之前沒有想到的問題——資料量太大了。
因為光描述秘銀的材質的古代魔文引數數量就是一兩萬個,而艾倫又進行了其他各種各樣的設計,這就導致最後光描述變形獸樣子的古代魔文引數都有二三十萬個了,再加上變形獸的行動邏輯程式資料量都更加的大了。
艾倫一直用記憶作為傳遞古代魔文引數的載體,但是記憶是一種很脆弱的東西,特別是一段包含著二三十萬個古代魔文引數的記憶。
艾倫把包含著編輯好的古代魔文引數記憶提取到腦海裡就用了十幾分鍾時間,就是因為引數太多了。
而且把古代魔文引數提取到腦海裡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了,因為提取到腦海裡的記憶很容易就消散了。
其實可以用電腦來解釋一下艾倫碰到的問題。
就像電腦分為硬碟和記憶體一樣,艾倫認為人腦也是分成兩級儲存,一個是大腦,一個是腦海。
大腦對應硬碟,腦海對應記憶體,人思考的過程對應cpu計算。
腦海用於暫時存放人思考過程中的運算資料,與大腦交換的資料。它是大腦與人思考過程進行溝通的橋樑,人所有的思考都會在腦海裡進行。
這樣說可能會比較拗口,舉個例子就是:
一個人思考今天去哪裡吃飯,他會從大腦裡把想去的幾家店的資訊都找出來,放到腦海裡去進行比較,他可能會想這家店的湯不錯,那家店的炒菜不錯,最後進行一番對比之後做出決定。
這個過程用電腦來說的話就是,硬碟裡儲存著以前去各家店的資料,需要的時候就從硬碟上讀取到記憶體裡,然後cpu在記憶體裡對這些資料進行處理計算,得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