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胡秦外,風塵關塞中。唯餘劍鋒在,耿耿氣成虹。”━━盧照鄰《西使兼送孟學士南遊》
.
“嗚━━!”
雄渾的號角聲響徹天地。
端坐於天漢皇朝大軍最前端戰馬上的霍將軍,白衣白甲白馬白箭,如夏末初秋裡的一團雪。
就連霍將軍那用來指揮和殺敵的武器,都是雪白的,那是一柄白色劍鞘的佩劍。
“倉啷!”一聲,利劍出鞘,握於手中,斜斜下指,未曾揮出。
於是眾軍靜立不動,等著這雪白的劍光揮出和那一聲怒吼。
而韃靼大軍此時已經全境壓至,只要一個衝鋒,頃刻間便能殺至城寨前。
但韃靼大軍卻停了下來。
這再正常不過了,因為韃靼大軍成軍團作戰,並不是那種完全靠人和馬莽撞地衝殺,不計傷亡地橫衝直撞,而是學到了許多據說是西洋一些遙遠而又神秘國家的戰法,具有一整套作戰流程和章法。
比如這大軍團化的作戰,韃靼大軍的第一招,肯定是“投石問路”。
韃靼大軍陣中那一排高大得如天梯般直插空中的巨大投石器,必然裝填上了碩大的石塊,由投石奴們操縱著,向對方陣地裡拋灑一輪石頭雨。
在這一輪石頭雨過後,或者是在石頭雨正降落的過程中,將是第二輪的打擊:“漫天箭雨”。
隨著碩大的石塊從天而降,隨之而來的是漫天如飛蝗一般密密麻麻的箭雨。
對方的軍隊被這呼嘯而來的大石頭砸得人死馬亡,帳壞障損,防禦能力和陣形必然大大降低,同時在躲避和應對飛砸下來的石頭時,必然要對原有防禦箭雨的狀態有所影響,被動地暴露出來,這時,漫天的箭雨瞬息而至,如一片死亡的陰雲,籠罩在對方軍陣的上空。
這兩輪沉重的打擊過後,對方軍陣裡必然一團混亂,陣形凌亂,戰位空虛,傷亡已經大量出現,原有的應敵之策必然有所打亂,軍心也會有一定動搖,將士們的心理壓力猛然增加。
這時,韃靼大軍陣中便會響起“嗚嗚咽咽”的牛角號音,拉開了大軍團化的作戰的真正序幕。
韃靼大軍的鐵蹄從這一刻開始,才真正的狂奔起來,如驚濤駭浪般的狂潮,瘋狂席捲向對方的陣地。
在第一波的攻勢“投石問路”開始時,只見霍將軍手中的雪白長劍一揮,一聲高喊:
“結盾!入鴻!隱蔽!”
處在軍陣前方的鐵騎們,紛紛下馬,透過和戰馬多年的熟練配合,讓戰馬都趴伏於地,軍陣最前方的盾兵們急事後撤,將碩大的鐵盾斜向上方撐起,盾後用圓木斜著支撐著大盾,同時盾兵們把持著鐵盾,確保鐵盾的穩定性。
而騎手和戰馬則蜷伏於地,躲在鐵盾的後方,以免受飛來的大石的砸擊。
後方非騎兵的步戰兵團,以及駐守城寨的工事兵,則早已在工事附近挖好了鴻溝,裡面掏出了一排排的“貓耳洞”,用於躲藏,從而避開了從天而降的打擊。
“轟隆!”
“砰!”
“嘣!”
從天而降的大石威力無窮,直砸得鐵盾都變形甚至砸翻在地。
但因鐵盾沒防護住,造成人馬傷亡的,畢竟是少數,因為天漢皇朝的大軍已經和韃靼王庭的鐵蹄戰鬥多年,對於對方的套路太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