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君君按劍,懷寶空長吁。魚目復相哂,寸心增煩紆。”━━李白《古風》
.
其實,上山來闖寨的這十餘名武林人中的為首之人,武功絕對不低,但卻沒用幾個回合,便命喪諸葛浪的刀下,究其原因,還是太輕敵了。
在這個為首之人的心裡,眼前這個毛頭小子,不過爾爾,之所以剛才能一腳把自己踹飛出去,無非是偷襲得手。
只要自己拿出一半的本事,滅這小子五個來回都夠用了。
但他沒有想過,如果眼前的毛頭小子真的沒二兩染料,又如何敢在他眼前開染房?
又怎麼做到的只用一腳就把自己給踹飛出去?
所以說,人在江湖走,處處要謹慎。
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
今天你砍了別人一刀,明天,必定會有一刀砍回到你身上。
差別在於,無非是刀握在何人手裡罷了。
正所謂“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而要想做到不挨刀,既要警醒,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更要小心謹慎,得饒人處且饒人,不四面樹敵,方可保一時太平。
非到萬不得已,切不可橫生枝椏,惹來禍端。
“該出手時就出手”,不過是一種激盪人心的江湖口號,偌大的江湖,此種情況比比皆是,但真正到了一定境界,那些武功蓋世的高人的江湖理念,絕不是完全的一腔熱血和衝動,而是高瞻遠矚地看問題。
而這個上山來闖寨的十餘名武林人中的為首之人,在明白了這些道理時,已經晚了,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道理,確實也難能可貴。
或許他早就懂得這些江湖道理,但為時已晚。
由此可見,輕敵,在人心險惡的江湖,是最致命的毒藥。
或許,如果真正一對一的謹慎搏殺,最終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但這為首之人太過輕敵,根本沒把眼前在他看來還是毛頭小子的諸葛浪放在眼裡,所以,他就要為他的輕敵付出代價。
血的代價,命的代價。
為首之人的慘死,完全震憾了在場的所有人。
不僅是來闖寨的這十餘名武林人,同樣的,即便是毒龍寨的這些仁義大軍的眾山賊草寇,也是震憾無比。
諸葛浪居然強悍到如此程度了嗎?
恐怖如斯!
然而,宋小江等幾個山寨的首腦人物,震憾的心理則還有另外的因素。
雖然也有對諸葛浪武功強大的震驚,但更多的是,讓他們心底那種恐懼無限放大了。
這種恐懼,是在這些人來闖山寨時,就產生了的。
不要說是江湖上混的武林人,即便是尋常人,對未知的風險和強大的危險,都有一種本能的恐懼。
眼前這些來闖山寨的人,明顯武功不俗,且一看衣著打扮和言談舉止,就是有著深厚的背景,這樣的人,是招惹不起的。
別看這號稱仁義大軍的眾山賊草寇在諸葛浪的鼓譟下,掃平了方圓百餘里範圍的強盜勢力,但這種野狗和野狗打架的把戲,又怎會放在雄獅猛虎的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