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蛟刺虎老無力,帶牛佩犢吏所訶。”━━蘇軾《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
.
若說李鬼是狡猾中透著刁鑽狠辣,那麼,鐵中堂則是穩健中帶著剛猛凌厲。
鐵中堂不僅武功路數和李鬼不一樣,連打鬥的風格也和李鬼大相徑庭。
待諸葛浪擺出約戰的姿勢後,鐵中堂蓄勢待發,短暫的靜默對峙後,鐵中堂一個縱身一個飛踹,瞬間切入戰團。
面對鐵中堂凌厲、霸道的一腳,諸葛浪沒敢掉以輕心,急撤步,踏方位,立掌斜切,堪堪避過這威勢絕倫的一腳後,單掌猛劈鐵中堂踹過的腿上的膝蓋。
對於諸葛浪來說,他目前的最大優勢,是他那讓人牙疼般直吸冷氣的巨大力氣。
在江湖武林,有句膾炙人口的論調:“一力降十會。”
自從諸葛浪上了仁義山,開始打打殺殺的劫匪生涯,他所能依憑的最大本事,便是他這一身出奇的力氣。
即便沒練過武功,如果讓他這一刀掌砍在膝蓋上,鐵中堂這條腿的膝蓋,即便不直接骨斷筋折,也會落下殘疾。
雖然練武之人,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與不練武之人相比,都有較為強悍的搞擊打能力。
但這也要看打擊的力度是多大,如諸葛浪這般力大無窮一般的存在,發出了全力一擊,對於鐵中堂來說,雖然也能從容應對,但若是以軟搏硬,讓膝蓋骨硬是吃上這一刀掌,也還真吃不消。
若是以李鬼的風格和心智,必然急撤腿,變換攻防招式,先保住這條腿再說。
但鐵中堂不是李鬼,自有他的戰鬥風格。
只見鐵中堂臨危不懼,不僅沒有急忙撤回腿腳,反而在此險要關頭,變直踹為勾彈,右腳直向諸葛浪的後腦砸去。
諸葛浪再有力氣,他的腦袋也是血肉之軀,如若真被鐵中堂這腳迅猛地砸中,不腦漿崩裂,也得被砸成傻子。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諸葛浪也是臨危不懼,急低頭,彎腰,立掌回撤,意圖躲過這致命一腳的同時,再次拍向鐵中堂的腳踝。
諸葛浪這一躲避動作不可謂不快,否則極易被踢掉腦袋,但鐵中堂的應變同樣不慢,電光石火間見諸葛浪已經堪堪躲過了這致命一擊,便將勾回的腳再次外彈,瞬間用力踢出,又飛快地恢復那腳飛踹的衝勢。
而此時的諸葛浪正彎腰低頭,險之又險地躲過了那致命的後腦一擊,鐵中堂的腳在他的頭頂呼嘯而過,挾起的勁風帶動諸葛浪的髮絲亂舞,諸葛浪的右手刀掌也改切為拍,狠狠地拍向又再次踢回的腳踝。
“砰!”
自二人交上手後,兩人才真正地實打實拼了一記。
諸葛浪力大,一掌拍實,直接將鐵中堂拍得身體搖晃著後倒。
而諸葛浪也被鐵中堂這迅猛的一踢給踢得後仰。
場上的二人就此機會各自瞬間後空翻迴旋,同時施展了一個漂亮的原地旋風翻後,各自穩穩落地,再次拉開架勢,呈防禦之勢又靜立不動,對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