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吃肉喝湯,正開心著,你一句話就想讓我們放棄這些灰色收入?
憑什麼?
有本事你們上頭的大人物放棄自己的奢靡生活,以身作則啊!
這……這不要了老爺們的命嘛!
從小錦衣玉食慣了的老爺,能吃這種苦?
所以這種家族模式的星際開發,根本做不到讓利於民,有能力走進星際時代的家族必然不可能只是結構簡單的小家族,不能不顧及到旁支族人的感受。
偏偏血脈相連,甚至無法借鑑國家機器那一套,即使出了問題,也不過是罰酒三杯。
尤其又是眼下這種仍有大量待開發資源的狀態,大家族內部根本不可能狠下心來搞整頓。
否則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
拓荒的時代裡,不靠血脈姻親,難道靠外人?
地球上,大一點的家族企業尚且要遇到這類問題,何況在一顆沒有其他監督力量的地外星球?
讓利於民,從而促進人口自然增長的模式,在大家族主導的星球上根本行不通。
“那就只能加大對人工智慧和全自動生產線的研發投入。”
面對人力資源緊缺問題,洛克菲勒家族做出了與現實中的美利堅相同的選擇,試圖以機器取代人力。
只不過現實中的老美缺的是廉價勞動力,這裡的洛克菲勒都缺。
其實本質上都在追求廉價勞動力。
“這當然是個好辦法,但是對優秀人才的需求會更大!”主持會議的男人嘆了口氣:“對這類人才,金錢反倒沒了吸引力……”
因為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大開發時代,東西方兩大體系,所有能夠邁入外太空的勢力團體都在發了瘋一樣爭奪人才。
如果說對普通移民的惡性競價還有一個心理上限,對人才的爭奪,各方勢力根本不設上限,什麼條件都敢開,就看你有沒有那個天賦。
爭搶了半個世紀,洛克菲勒家族照樣無法取得壓倒性的優勢,一段時間內吸引到的人才數量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數值。
“在這一點上,斯塔克工業的優勢比我們這些家族都要大……”說著,這名洛克菲勒不由罵了一句:“該死的託尼·斯塔克!”
“那要不我們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自己培養人才,只要基數大了,總會有人才源源不斷冒出……”
剛才那個愣頭青又一次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可毫無意外又被他爸打斷。
“給老子閉嘴!”
這倒黴孩子,不知道教育產業由自家分管?不知道你老子前些天剛讓主星上的學校漲了學費?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咱家屁股後面多少人跟著一起吃飯呢!
星際大開發中,能夠發揮較多作用的人口,當然不是大字不識幾個的文盲,必須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
在培養大基數的知識青年這件事上,東方大國的成就又比美利堅財團高!
延續原有制度的東方大國沒有拋棄義務教育,投入大量補貼對新增的人口進行教育。
資本財團卻做不到這一點。
他們對自家族人可以礙於血脈關係讓他們免費入學,但是對其他移民,依舊要徵收高昂的學費,將學校做成一筆生意。
不僅如此,他們還將美利堅的“優良傳統”帶到自家控制的星球上。
比如,學校任由學生摸魚,老師根本不管課堂紀律。
再比如,老師上課只會照本宣科,不講有用的小技巧,卻把這些技巧留在自己課後開設的補習班上,學生要學,得再交一筆高額補習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