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關於想念家鄉的事情不光光出現在底層士兵上,在臺灣各個階層都有這樣的情況,1986年5月3日震驚兩岸的“華航事件”就是其中最為突出的表現,這天一架大型波音747飛機突然降落在廣州白雲機場,這架飛機是臺灣“中華航空公司”的,飛機剛一停穩,機長王錫爵就激動的從舷梯跳了下來。面對來人大聲疾呼“我要和家人團聚,我要在祖國大陸定居”
王錫爵事件使得當時兩岸關系出現轉機,中國大陸對此非常重視,經過慎重考慮本著最大程度的誠意,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以中國民用航空公司的名義發了份電報。
臺北
中華航空公司
你公司一架波音747貨機於5月3日15時10分飛抵廣州白雲機場,機長王錫爵要求在大陸定居,我局邀請你們盡早派人來北京同我局協商有關飛機,貨物和機組其他人員的處理問題
中國民用航空局
這份怎麼讀都誠意滿滿的邀請信件,在短暫的沉默後臺灣終於回應,按照祖父的意思雖然還是有些心不甘情不願,但至少打破了臺灣長久以來的“不接觸 不談判 不妥協”的原則,使得“三不”政策出現轉機,特別是“華航事件”的圓滿解決也為兩岸關系的溝通創造可能。
1986年10月7日,時任臺灣領頭人蔣經國會見美國《華盛頓報》董事長時表示,不久將取消“戒嚴令”,“戒嚴令”的取消給給予了社會的言論自由給予土壤。第二年,一個叫何文德的“榮民”出現在臺灣立法院門前,這個17歲即從老家湖北省房縣被抓去打仗至1965年以炮兵上尉身份退休的老兵,他身穿白色襯衫,正面印著“想家”,背面寫著“媽媽,我好想念你,兒何文德”
在那時何文德這個人為徹底動員所有來臺老兵的態度和支援,經常在各個“榮民之家”,“榮民總醫院”來回奔波,期間被常常遭到便衣警察“榮民之家”的管理者毆打,但他並沒有放棄,反而為不殃及妻兒選擇與結發二十年的妻子離婚,隨後寫好遺囑出現在立法院的門前上演了之前的一幕。
何文德在想當地發出的公開信中提到“我們自小被各地黨官抓來當兵,家庭被迫離散,現在我們都老了,每個人都會想念家鄉,家鄉的父母 妻子 兄弟 兒女,七等八等40年過去了,退伍後窮困潦倒的不計其數,他們中有的思鄉過度精神錯亂,在大街上自言自語,有的無法忍受自殺解脫,但更多的是在如我這等孤苦伶仃者。我們三軍“老人”有數十萬之多,十多歲來臺灣當兵,當局不把我們當人看,用完就丟掉,現在我們老了,只想回家看看,請幫我們恢複人權。請各位立法委員,議員,國大代表,替我們這些老兵想一想,既然總統能做到至忠至孝,難道我們三軍部下就不能做到至孝嗎,請求政府妥善處理我們這些可憐人,感謝各位大恩大德。”
何文德的公開信在臺灣引起了軒然大波,各階層老兵集體上街遊行、請願,要求當局開放回大陸探親。1987年5月2日,以大陸籍老兵為主成立的“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大家由一個姜思章的人組織起來,所有人穿著印有“想家”的衣服到處遊走,嘴巴裡唱著上世紀30年代的《母親你在何方》。
這次促進會會上還散發了傳單,一張是《我們已經沉默四十年了》,上面寫道“我們已經沉默了40年,我們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們要求,如果是生讓我們回去獻上一杯茶,如果是死回去獻上一柱香……”
還有一份傳單是《條條大路通故鄉》,上面印有回故鄉各省的路線。
一時間整個臺灣都被這股老兵歸鄉風潮所震撼,臺灣高層終於開始重視這件事情,1987年7月14日取消“戒嚴令”,9月16日,國名黨召開中常會,會議主體就是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問題,經過近一個月的商討,10月14日初步透過。10月15日內政部長吳伯雄奉蔣經國命令宣佈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的具體辦法,決定在11月2日施行。
訊息傳來全臺沸騰,11月7日老兵們在《政治家週刊》上發表文章《抓我來當兵,送我回家去的文章》,文中強烈要求臺當局資助老兵返鄉,文章最後甚至還寫道“老來結伴好還鄉!孤苦無依的老哥哥,走吧!趕在太陽下山之前,讓我扶著你,你牽著他,他拉著我....心連心,手牽手的踏上我們等待將近40年的返鄉探親之路吧!”
至此,返鄉的臺灣老兵如同開閘後的洪水,開始大潮般湧向大陸。這次運動得到了很多社會人士和團體的支援,所有人都在為這些老兵們高興和開心。
遺憾的是大部分老兵回家後發現,雙親已不在,就是同輩的兒時玩伴也大多走了,要不就是出行不便,一晃41年的隔絕早就了無數親情慘劇。這其中一個老兵劉祿校,湖南永順人,被抓走時女兒才6個月,回來時外孫都多大了,他在父母墓前長跪不起,四周的街坊鄰裡好奇看望,甚至有人說臺灣同胞回來了真不容易,惹的劉祿校痛聲疾呼
“我就是永順人!”
這裡還有很多是劉祿校的兒時玩伴但大多叫不上名字,見面之下難掩悲情。劉祿校在回憶錄專門講到這一段,引用古人的話“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