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日軍沒有與以上3個軍具體作戰的記錄,即便有也是小規模無需上報的。”王思衡略帶挖苦的說道
由美點點頭,我遺憾的看向一邊。
王思衡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
“接下來是44軍,此事根據44軍代理副參謀長兼作戰科科長邱正民所寫”
44軍目前只找到這一段關於解圍的記載,同時文中對於解圍過程也是寥寥幾筆顯得十分倉促,反倒是9月份寫起突襲日後勤部隊佔去大部大書特書,能找到的線索很少。
44軍在1944年7月初接到歐震副總司令的命令,策應衡陽會戰進攻衡陽東部茶陵,圍攻三天攸縣一部2000人,後得知一小支日軍前來解圍,161代理師長決定圍點打援,在其必經之路預設伏兵。激戰過後,俘虜日軍曹長一名,士兵兩名。
7月中旬衡陽戰況激烈,歐震司令再令44軍進攻茶陵,此戰以之前150師與161師,經過三日戰鬥,因茶陵城牆堅固工事齊全,仍無任何進展徒增傷亡,停止進攻。
7月下旬44軍第三次進攻茶陵,軍長王澤睿指定150師第450團某營營長李某夜襲茶陵,在經李營長多次實地探查之後,做出夜襲計劃,當晚率全營夜襲。遺憾最終失敗,城外戰鬥部隊見夜襲突入部隊失敗逐次退回,44軍最終與茶陵日軍進入對峙階段。
“以上就是44軍外圍解救經過”
“茶陵日軍多少?”我問道
“目前看到的只說是有2000人”王思衡回答
“44軍有幾個師?”
“4個,之前與29集團軍直屬部隊合併。共計150師,161師,162師,以及149後調師。”
我沉思著,3個師的生力軍進攻2000人的茶陵一個月都沒有拿下,如此輕描淡寫在這三次進攻茶陵的戰鬥中,三次間的間隙時間在幹嗎?這與26軍丁治磐所做電文,敵人阻擊太強不能靠近的措辭近乎相同。
“第一次進攻茶陵三天,後圍點打援,一直到15日中旬,44軍在幹嗎?”
“不知道”
“162師有記錄嗎?”
“沒有”
“第二次打了三天又不打了,之後至7月底這段時間又在幹嗎?”
王思衡刀瓜臉看著我,感覺他的情緒比之我更加難看。
“夜襲部隊失敗後,為何44軍與茶陵日軍轉為對峙?不能繞茶陵嗎?162不是沒有參戰?150師和161師也可以繞茶陵的”
王思衡還是刀瓜臉看著我,意思是我該去問問44軍的軍長
“算了,請繼續吧。”我算是死心了。
興許是感受到了失望,由美安慰的說“興許是另有任務吧,或者說不出的苦衷?”
“希望是吧,不然,要讓自己對26軍一樣失望嗎?”
王思衡又帶著詢問的語氣看向由美,整的她像是做錯什麼一樣再次手忙腳亂。
由美弱弱的看了我一眼,王思衡這家夥的眼神還真是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