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二回誓將熱血鑄忠魂堅拒胡人成主上
文天祥身為元朝的隨軍戰俘,雖然享受著軟禁的“高階”待遇,但在被逼無奈之下,眼看著宋廷君臣兵敗投海,耳聞著元軍將士歡呼捷報,寧不斷腸?
就在他為之嚎啕大哭,痛不欲生之際,不想卻被身後突如其來的一陣清晰刺耳的金鐵交鳴聲所驚醒。他緩緩地轉過頭來,就著熱淚模糊的雙眼看去:朦朧之間,恍惚看見十數個元軍將士正在船尾圍攻著三個全身濕淋淋的漢子。他不禁一陣激動不安,心道:“這個時候,誰還敢來此捋虎須?哼,看來趙宋還有複興之望!只是,眼前就這幾人,鬥得過他們這些豺狼嗎?”
哪知心念未已,忽見那幾個漢子驀地施展出一些不知名的武功招式,讓人眼花繚亂之餘,竟然生生地將元軍將士砍倒了大半;一位使劍的弱冠少年趁勢沖突而出,步法飄忽、疾逾閃電地向自己奔來。
在文天祥身後寸步不離、“保護”著他的兩名元將見勢不妙,急忙退後,左右“護”定了文天祥,同時挺刃以待。
少年見了,來勢未衰,卻早插劍入鞘,轉而雙掌一錯,立馬朝兩名元將分襲而至。
兩名元將雖然身經百戰,卻哪裡見過這等功夫,這時不但看得眼花繚亂,亦且驚異莫名,竟然呆若木雞;待到那少年雙掌襲出,才想起了出招制敵。
須知戰陣上講究的是:“快、準、狠!”方顯得出:“智、勇、強!”此時那兩名元將先機已逝,饒是殺人不眨眼的“魔王”,也只能是措手不及,不得不去見“閻王”的了!
那少年一旦得手,更不遲疑,上前執了文天祥的右手,沉聲道:“文丞相麼?快跟我走!”說罷,轉身一個唿哨,抬腳便走。
這時,那幾個漢子卻也剛巧將船上的元軍屠宰淨盡,聽見唿哨,登時轉臉來看,卻霎時齊齊驚呼道:“文丞相,您這是幹什麼?”
只見文天祥不知何時,竟然拾了把元將的蒙古刀,橫架在脖子上,沉聲道:“你們快走,不要管我!”
那少年這時才覺得奇怪,回頭看時,驚得呆了!
只聽文天祥又道:“趙宋已亡,你們不要為了我,作此無謂的犧牲。縱使我想脫困,必也不能如願!你們快走吧,有心複國,豈止今朝!”
文天祥話音才落,只聽周遭喊殺聲震天,紛紛嚷嚷道:“南蠻子,你們跑不了啦!快快投降,饒爾等不死!”
眾人循聲而望,果見周遭洋麵海船環圍,弧弩、火炮森然相對;果然是四面楚歌,龍困淺灘!
但那幾個漢子卻是臨危不懼,一陣哈哈大笑過後,齊齊朗聲道:“北韃子,有種的上來啊!我們已經賺夠本兒啦,再多來些,我們就多賺些個!”
文天祥聽了,煞是感激,親切地問他們道:“你們是什麼人,為了文某至於如此?”
那幾個漢子中為首的道:“我是鄭虎臣,這是我的義子鄭毅,這位是他的結義兄弟曹猛······”
文天祥聽了,大為驚異,道:“你就是鄭虎臣,大義誅滅賈似道的那位英雄?”
鄭虎臣急忙遜謝道:“比起文丞相來,鄭某所為,算得了什麼?”
文天祥這時一語未發,臉色忽地嚴峻起來,轉身來到船首,向著元軍高聲喊道:“你們聽著,叫你們的張將軍來,文某有話要說!”
稍過片時,只見張弘範出面道:“文丞相有何見教,張某洗耳恭聽!”
文天祥指著鄭虎臣等三人道:“此是文某的老部下,捨身來救文某的;如今陷身於此,勢難脫身!張將軍能否看文某薄面,放他們一馬?”
張弘範沉吟片刻,點頭道:“只要文丞相肯留下來,張某自不和他們為難!”
鄭虎臣等三人聽了,大急道:“文丞相,我們拼死也要救您出去!”
文天祥搖頭道:“事已至此,勢難兩全!你們趕快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啊!”
鄭虎臣見狀,情知再說無益,只得一跺腳道:“都怪這腳,走得忒慢,誤此大事!”而後帶著鄭毅、曹猛,怏怏地脫困而去。
原來,鄭虎臣自投文天祥不得,險遭陳宜中誅殺,幸為鄭毅設巧計救出之後,遂連夜帶領全家老少,逃離福建路長溪縣柏柱南山的家,徑往南奔,直到福建漳州南靖,落腳為家。安頓全家老少已了,鄭虎臣和鄭毅猶不死心,不顧鄭夫人的苦苦相勸,仍然離家出走,欲往南劍州投文丞相去。哪知文天祥隨後因戰爭形勢所迫,先後轉戰閩、粵,進軍江西,竟是蹤跡不定。鄭虎臣父子苦苦追尋一年有餘,不但未能與文丞相謀面,而且竟然直到文天祥於潮州五坡嶺被俘後許久,方才聞此悲訊。
鄭虎臣父子悲憤之餘,依舊痴心不改,必欲將文丞相救出魔掌。
一日,鄭虎臣父子來到惠州,屢聞路人低聲慨嘆文天祥忠君愛國、舍家紓難、被俘不屈,而其弟、原惠州知府文璧獻城降元,做了元朝的臨江路總管兼府尹的故事。鄭虎臣終於忍耐不住,嘆息道:“毅兒,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鄭毅不假思索地道:“兒曾聽人賦詩道:‘江南見說好溪山,兄也難時弟也難。可惜梅花如心事,南枝向暖北枝寒。’對文璧諷刺有加,兒聽著,十分的過癮!”
鄭虎臣點點頭,又搖搖頭,道:“可為父卻聽人說過:文璧亦曾‘孝悌無雙’——理宗時,兄弟兩人同時透過禮部試為奏名進士,在進京參加殿試前,因父親病危,文璧留侍,卻讓文天祥安心赴考。所以,文璧降元,或為保全城裡百姓身家性命,或為保全文氏宗族延續後嗣,因而隨勢所趨?”
鄭毅聽了,囁嚅道:“也是啊!眼看著趙宋大勢已去,有幾人能像文丞相這般捨生取義?眼前除了義父······”
鄭毅話猶未了,陡見迎面走來幾個壯漢,一邊小聲議論著什麼,一邊急匆匆地向前奔去;於是欲言立止,側耳傾聽。
鄭虎臣素知鄭毅天賦異稟,內力極深,因而耳聰目明,大逾常人;待那幾人消失後,隨即笑問鄭毅道:“聽見什麼有用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