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彩虹歸處雨紛飛 > 第一回依山傍海行下策慟肺傷心看劫絕(完)

第一回依山傍海行下策慟肺傷心看劫絕(完) (第2/3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抗戰之鐵血兵王 四春秋 帶著空間穿越後她開掛了 流放?滅國?她搬空國庫帶崽造反 惡雌嬌軟,全大陸雄性失控淪陷 續春 穿越人士的古代生涯 穿成全網黑後我靠捉鬼翻紅了 竹馬他總想騙我結婚 米花町哪來那麼多釣魚線 三國龍之狼 老攻太古板了怎麼辦 分手後前男友弟弟吻了上來 花瓶,但和影帝拍耽美爆紅 菟絲花廢稿 藍調 被偏愛的小僕人 僵夜 被陰鬱紙片人上門追愛 討厭的幼稚鬼及川

二月初六日,決戰的這一天終於到來了:

淩晨時分,天尚未明。張弘範把元軍船隊分為四隊:李恆獨當趙昺正北及西北角樓,諸將分居趙昺正南及正西,張弘範自將其一,居西南,去趙昺裡許,南北夾擊宋軍。令曰:“宋舟西艤崖山,潮至必東遁,南軍宜乘潮急攻,勿令失之。西北軍期吾樂作,乃戰,違令者斬!”又令曰:“敵西南艦可受危,聞其將左大守之,必驍勇也。吾其自攻。”諸將謂元帥不宜自輕,某等當效力。弘範曰:“帥當先其難者。”

頃之,有黑氣出山西,微雨滿天,弘範曰:“吉兆也。”

卻說張世傑方自酣睡,忽聞手下來報:元軍調兵遣將,異動明顯。張世傑聽了,不免大吃一驚,隨即翻身而起,暗忖道:“遮莫決戰就在今日?!”當下不敢怠慢,急遣軍士速召陸秀夫、蘇劉義、方興、左大等一幹文臣武將來見。原來他們也早有了決戰的準備,此時聽了此訊不由精神大振,恨不得立刻摩拳擦掌,將眼前這些個韃子屠殺淨盡。

張世傑見群下士氣高漲,喜在心頭,乃從容地調兵遣將:令陸秀夫、翟國秀及劉俊居中坐鎮,兼護幼主;左大、夏禦史據守西南,方興、張達據守西北,蘇劉義、蘇景瞻父子據守正南及正西,自將淮軍據守正北兼全盤照應。

調撥諸軍已畢,又令各軍俱各飽餐一頓,準備大殺一場!

未幾,天色漸明,元軍果然發起總攻:

——元將李恆先令部下晨炊蓐食,隨即指揮麾下水軍利用早晨退潮、海水南流的時機,乘潮渡過平時戰艦難以渡過的淺水,從北面順流沖擊,對宋軍發動了一場突襲。李恆令諸軍將戰船易尾為首,命舵師轉船逆行,徑搗宋陣柵欄。他們又用炮石、火箭作掩護,冒險插入宋軍艦隊主力所在。元軍跳上宋船後,砍斷纜索,短兵相接,發揮北軍之所長,掄刀猛砍。

張世傑自將江淮勁卒調輕舟殊死奮戰,盡管對方矢石蔽空而至,難以抵擋;卻仍然堅持激戰三個時辰之久,並不稍讓。

酣戰至午,殺傷相當。李恆督船深入宋陣,千戶林茂躍登宋船,千戶曾勝、百戶解清隨之而上,猛攻西北角上,北面的淮軍霎時被元軍擊潰。

俄而午潮猛漲、海水北流,李恆部下海船把持不住,只得趁勢而退,僅奪宋軍數舟而還。

此時張弘範船上傳出激昂的樂聲,宋軍聞之,以為元軍正在擺宴,稍微放鬆了警覺。

不期正在此時,南面的元軍又在張弘範的指揮下,乘潮順流,向宋軍船隊南面猛撲而來。李恆見了,立即又率北面海船載了拔都軍再次夾攻而至,與宋軍快船繼續惡戰。

只見海面上敵我雙方紛爭不絕,一時之間,喊殺聲震天動地。

張世傑雖然腹背受敵,仍率北面淮軍士兵兀自亡命地策應抵抗。只是淮軍士兵已然身心疲憊,兼之傷亡甚眾,俱無鬥志,根本無法扭轉被動捱打的局面。

張弘範趁勢激勵部下猛攻,始奪一艦。接著用先已高構戰樓於舟尾,用濕氈、布幕遮蔽四周,並早就埋下伏兵的船樓,以鳴金為進攻訊號,群襲而至。

張弘範事先便命軍士負盾而伏船樓中,令之曰:“聞金聲起戰,先金而外動者死!”又以己艦卑於敵,且出入艱,乃用“草船借箭”法,回艦尾抵左大,左大射矢集布障、桅索如蝟。伏盾者不動,在矢雨下駛近宋船。兩邊船艦接近,弘範度其矢盡,乃鳴金撤布,軍士去盾,齊出交戰。一時之間,弧弩、火、石交作,頃刻奪左大艦,並執左大。又與夏禦史戰,連破七舟。宋師大敗,“懾衄去,自投水”。諸將合勢乘亂,一路打到宋陣中央,皆殊死混戰。元軍士氣旺盛,兩軍船隻靠近時,紛紛登到宋軍船上,霎時只見宋軍船隻繩斷旗落,陣勢大亂。激戰四個時辰,時至黃昏,聲震天海,斬獲宋軍幾盡。

承宣使翟國秀及團練使劉俊等百餘人解甲就降。

張世傑看到陣中有一舟檣旗僕,諸舟之檣旗遂皆僕;心知己方全線潰敗,大勢已去,乃抽精兵入中軍,並下令砍斷繩纜,率十九艘戰艦護衛楊太後和閩沖郡王趙若和突圍。

張世傑率帥船殺到外圍,回頭看見幼主趙昺的禦船過於龐大,無法突圍,特別擔心,派人駕小船接趙昺到他的帥船中。當時天色已晚,海面上風雨大作,白霧茫茫,對面不辨人影。居於中軍保護皇帝的陸秀夫擔心混戰之後,來人真偽莫辨,惟恐為元軍假冒;也怕萬一張世傑突然變節,詐接趙昺獻與元朝,因此斷然拒絕來人將幼主趙昺接走。

張世傑無奈,只得命蘇劉義的長子,尚書、水軍都統蘇景瞻斷後,自與殿帥、少保蘇劉義、都統張達等率戰艦護衛著楊太後和閩沖郡王趙若和殺向崖門。

時弘範操小舟詣恆議事,世傑等乘間開南壁,率十九艦,突北兵、奪港門遁去。宋軍諸將見了,亦紛紛解纜,四散而走。恆與弘範等率元軍追至崖山口,值天晚風雨驟至,煙霧四塞,諸將各相失。弘範還,元軍李恆的艦隊繼續追趕,追至大洋,沒有追趕上,收到帝昺已死的訊息後也返航。

端明殿學士陸秀夫見趙昺的禦船過於龐大,且諸舟環結壅隔,自料無法突圍,只怕先朝的“靖康故事”重演,乃首先仗劍逼著妻子兒女跳海自盡;又換上朝服,回頭登昺船,對幼主趙昺說道:“國事至此,陛下應當殉國。德祐皇帝被俘,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受此辱了。”說罷,以金璽系主腰,即背負九歲的趙昺跳海壯烈殉國。

眼見大勢已去,諸臣、官兵、百姓及宮人皆不願被殘暴的胡人所奴役,多腰纏金玉隨之韜海自盡,死者數萬。

這場激戰過後,張世傑部總計有一百多艘船隻突圍出去,其餘八百多艘多被宋軍自行鑿漏沒於水,或被元軍俘獲。

張弘範勒石紀功於崖山之陽曰:“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乃還。

七日,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元軍發現其中一具屍體,幼小白皙,身著黃衣,懷帶“詔書之寶”印簽,於是將寶物上獻。張弘範問宋人尹都統,曰昺也,又問近侍數人,皆以為然,乃命人去尋屍體,竟不可得。只好以宋廣王溺死上報元廷。

傳說陸秀夫負幼主趙昺投海殉國後,幼主遺骸卻浮出海面。有群鳥伏在屍身上,遮住遺骸,隨海水漂流,一直漂到赤灣。赤灣海邊有間天後廟,這天,廟祝往海邊巡視,忽見海面有一具浮屍,上有群鳥遮蓋保護。廟祝大異,認為此浮屍定是異人的遺骸,便設法將它拖上岸來。浮屍上岸,群鳥飛去,露出一具童屍,身上穿著黃袍,面色紅潤如生人。廟祝早知崖山海戰之事,心知此必幼主趙昺的遺骸無疑。就在這時,海邊天後廟裡的一根棟梁突然塌下。廟祝與鄉紳父老認為此棟梁是天後娘娘送給少帝做棺材用的木料,便用它做成棺材,禮葬幼主於天後廟西邊的小南山下。

戰後,文天祥悲憤地寫下了《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慟哭為之詩》,曰: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重生之深海人魚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