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嚐嚐,張宇,這可是素錦最拿手的魯菜。”出過無數宮廷御廚的魯菜從來都是雍容華貴,中正大氣的,即使是一道豆腐做的菜,是的豆腐做的菜,林素錦最拿手的菜就是張宇面前這道鍋塌豆腐,雖然主材只是很普通的豆腐而已,這道菜卻是大大有名,乾隆欽點的宮廷御菜。
眼前這道鍋塌豆腐,每一個豆腐看上去竟然都是一般大小,這才是張宇驚異的地方,無論是顏色還是形狀,每一個豆腐都如同孿生兄弟一般,香氣不受控制的鑽進鼻子裡,剎那間食慾大開,張宇沒有客氣,夾了一塊豆腐在嘴裡,雖然看起來冒著熱氣,但是吃進嘴裡面,卻是溫熱的,鮮,香,混合著數種食材的味道,雞湯,鮮蝦,小麥,還有張宇說不清的味道。
眼前的餐桌上一共只有六道菜,分別來自於三個師傅,林素錦最擅長的是鍋塌豆腐和糖醋黃河鯉魚,林家菜館有十幾個大師傅,每個人都擅長不同型別的魯菜,專而精且不雜,這就是林家菜館的生存之道。
在林家飯館大快朵頤之後,張宇坐著邱珍的車回到村裡面。
頭上的天空依然是那麼的藍,腳下踩的是熟悉的黃土地,半年沒有回來,張村沒有多少變化,冬日的北方是寒冷的,動物們都鑽進被窩裡面冬眠,村裡的狗叫聲都淡了很多,家中一如張宇記憶中的鎖著大門,將東西放下,張宇走去雞場。
穿過馬路,張宇看著那條用瀝青修葺的柏油路,還有柏油路那頭的房子,頭上的問號很大。
這是自己家的養雞場嗎,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大了,雖然張父在電話裡跟張宇說過養殖場擴大規模的事情,但是呈現在張宇眼前的依然是陌生的場面,記憶中的養雞場邊界已經擴張到了距離馬路只有幾十米的距離而已。
在心中估算了一下眼前的建築所佔的面積,張宇暗暗吃了一驚,五千多平方的面積。
走到近前,大門是那種工廠裡面用的大鐵門,上面掛著一個木牌“張家養殖場。”很簡單的幾個字。
當張宇準備敲門或者打電話給父親的時候,門卻從裡面開啟,一個看起來有些陌生的面孔從裡面出來,眼前這個看上去比自己還小的少年一臉驚喜的樣子“小宇叔,你回來啦。”
雖然看起來熟悉,但張宇的確想不起這個少年的名字“這是什麼情況?”在少年的提醒下,張宇終於想起他的名字,張冉,小時候跟著張宇一起在村裡晃盪過的少年,今年剛剛十八歲,看著大門後面那輛白色麵包車,張宇腦袋有些發暈。
張冉興奮的拉著張宇走進雞場,然後指揮那輛白色麵包車開出雞場“你還不知道嗎,小宇叔……我跟你說,三爺爺他可厲害了……”
在張冉的敘述下,張宇終於弄明白了事情,在張宇走的這半年裡,張家的養殖場每天都在變化著,張父學會了上網,從網上了解到土雞和土雞蛋的價格,從沒有想到雞蛋能夠賣到這麼多錢,於是張父動了養殖土雞的念頭。
當然,張父從來都是一個謹慎的人,這種從骨子裡面生出來的性格一時是無法改變的,於是,張信天先邁出了一小步,將張村村民們養的土雞蛋收起來,然後送到酒店裡面,市場反響出乎預料的好,,於是張信天走出了自己的第二步,開始在四里八鄉大量收購土雞蛋,因為比集市上的價格高,所以人們都願意把雞蛋賣給張信天。
張信天以成倍的價格把土雞蛋賣到酒店,超市,城市人,但是,市場對土雞蛋的需求遠遠超過張信天的想想,每一次收上來的土雞蛋都很快銷售出去,而且,幾個酒店的採購頻繁打電話來要貨。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之後,張信天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和詹北商議了一番之後,張信天從銀行拿到兩百多萬的資金,然後在村委會里面召開了一次臨時村民大會,和大部分的村民簽訂了一份合同,免費提供土雞種蛋給張村的村民,由他們按照傳統的方式孵化,雛雞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大部分費用都由張信天負責,張信天負責雞蛋的銷售,最終的利潤雙方按照六四的比例分成。
這還是自己的父親嗎,如此大的魄力,那個做什麼事情都很小心的男人,轉變如此之大,做事竟然會如此大開大合。
“平暘縣信宇食品有限公司。”走進和記憶中大變樣的房間,張宇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牆上掛著的那個營業執照上面,自己老爹不聲不響就把公司註冊了,信宇食品,將自己和老爹的名字各取一字。
沒有在雞場裡面發現老爸老媽的身影,張宇止住喋喋不休的張冉問道“我爸媽他們呢?”
被張宇打斷自己的興致,張冉不盡興的舔了舔嘴唇“三爺爺和三奶奶他們去海州了。”
還真不巧,自己剛從海州回來,老爸老媽就去了海州。
正走進房間的邵萱看到張宇驚喜的喊道“小宇回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