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暗自吞嚥了一下,本來想要開口的人全都不敢是開口,張易之這樣的自我懲罰絕對不低,哪怕是舉人也不好受,面對殘暴的妖魔,很有可能張易之便會葬送在邊關。
能做如此言,最少也證明瞭這時張易之的確非為個人私心而如此。
而且在座的都是一代人傑,在聽聞張易之所言之後,自然也能明白張易之所言其實並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
“何至於如此……”
傅劍寒嘆息一聲,若在來開河府之前他也許不知道什麼是文爭,什麼是自鎖邊關,但來開河府之後,雖然時間不長,但先後與孫老、孔庸等人相交,傅劍寒的見識已經是增長了不少,如今自然是明白。
但話已至此,傅劍寒卻避不可避,雖然說是不會影響傅劍寒的大道,但若傅劍寒畏懼退讓,因此命運倒轉還是有可能的,所以傅劍寒不能避,也不會避。
“易之,我人族內部何須如此爭鬥,不若聽我一言……”
這時,孫老還想要勸說,但張易之不等他說完就直接搖搖頭而道。
“孫老,不必勸說,我既然說出了口,決心自然已下。正如我所言,我相信我的做是對,就算證明瞭我的錯誤也是無妨,我自往邊關贖罪便是。此乃我之一生所求,就算我自鎖邊關也同樣是為我人族盡心盡力,雖此而不悔!”
到得此時,所有人皆是默然,開河府一年一次的文宴也舉辦過不少,甚至如同傅劍寒這樣寫出能奉文道的詩詞華章的人也有不少,但可從來沒有任何一個舉人竟然會對一個童生發出文道之爭。
無論勝敗,張易之今後必定要受到他人非議。
哪怕傅劍寒都不明白,張易之堂堂一舉人,而且自己與之還是初次相見,有必要做到如此地步嗎?
但話已至此,就連張易之身旁那些面色震驚的張家人都已經無法阻止,傅劍寒若不想今後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受到壓制、打壓、磨礪,就只能證明其謬誤。
“張舉人如此所言卻大有謬誤也!”
終於,傅劍寒還是緩緩起身,目光炯炯直盯著張易之認真所言。
“無論詩詞之道,還是文章奧妙,都是我人族文道的一部分,分心而習之,不僅不會有所阻礙,反倒有所進益,在坐的諸位當可知也。”
“我說的不是這個。”
張易之沒有任何癲狂的味道,反倒顯得十分沉著冷靜,話語當中更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意味,絕不是什麼陷臆症之類的,所言所行皆為其本心。
“文學之道相互促進自然也是正途,但我所言卻是你一味只專於詩詞之道也。詩詞之道講究靈感所至,詩詞自來。若只為文路,那也許年年皆可見,但要涉及大道真義卻難能可觀。今日你此詩言來,乃與我等打壓有關,雖然失了顏面,但此事對我人族還是有利,哪怕是我也樂見其成。但越是如此,便越可見你才華,也就越不可荒廢在詩詞之上!”
聽到這裡,所有人都已經明白了張易之的意思,若是排除張易之有意為張家遮掩行事的話,單單只從其話語而觀,張易之所行的確是出於公心。
而從如今張易之其言其行所觀,現在張易之所言完全與張家無關,更多是其心中想要如此而言。
“恥榮大道嗎……”
低語一聲,不知道為何,這時傅劍寒所想卻是這一點,成就自身大道可進修劍道,但同樣也要遵循自身之道。
從宴會開始的打壓直到現在,細細想來,除了指責自己之‘錯’而要求自己改過之外,張易之並沒有其他的特意針對,可以說一開始就是遵從自我之道。
成就自我之道,就不能違背自我之道,所以對於文人而言,公心必須大於私心,公心也會大於私心。
打壓可以說是磨礪,不是磨去麟角,目的是讓人擁有更為深厚的基礎,如此說來,說是對傅劍寒的好自然也說得過去。
雖不知道張易之此時內心想法如何,也不知其若此事敗是不是真的就此‘隕落’而下,但傅劍寒兩世為人,難道就為了讓人隨意擺布?
“既能成詩自可成文,好教各位可知,詩文既然是為一體,我自然不是隻會作詩,亦可作文也。”
傅劍寒微微一笑,所有的人心頭頓時猛然一跳!
不是驚訝傅劍寒的才學,畢竟詩文不分家,從詩詞當中便可見傅劍寒的功底,能做文學也屬常理,真正讓人震驚的若真是如此,那豈不是張易之所言又再‘錯’?
恥之大道,有過必糾,有錯必改,若自身有錯而不改,大道反噬之下縱然是舉人也有可能因此而身隕。
舉人乃是人族中堅,絕不會有任何一個文人願意看到這樣,但在此時,涉及文道之爭,無論哪一個文人卻都也無法插手其中。
但在面對傅劍寒所言之時,張易之本人卻沒有任何慌亂之色,反倒是微微而笑,頷首而道。
“若果如此,則代表日後我人族又有賢才出,我等應更為欣喜才是,為此我願意接受一切責任與懲罰。傅公子,我是張家的人,但我更是人族之人,能為人族獻身,我心甘情願。所以請傅公子不必有任何顧慮,一言盡是。”
話語當中沒有半點不甘,一雙眼眸之中更是透露出一種嚴肅認真,甚至隱隱包含一點期望,期望傅劍寒果然能辦到如此。
“文道在上,我自會驗看其文,若你之文果然難堪入目,就務必聽從我之所言,至此之後盡心精研文章,打牢自身基礎,如此日後方可為我人族棟梁之才。若果然甚佳,那自是最好不過,文風越盛,我人族根基便越為牢固,如此正是我等文人所期也!”
深深吸了一口氣,傅劍寒沒有再是多言,只是微微一頷首,隨後邁步而出,再次一執筆。
新書上傳,求大家多多支援!求推薦!求收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