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人族大道有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大大道,道不分高下,唯言唯行而已。”
“孝:百善孝為先,自孝順父母起,及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孝人族,以孝啟用自身之力,進而掌握孝之大道。”
“悌:兄弟子弟為相互和睦相處,以整個人族為家,合聚眾人之力為自身之力,進而可掌握悌之大道。。”
“忠:忠於國,忠於人族,以忠誠為信念,為自身行事之準則,甚至願意為之而犧牲,忠誠之下,信念所聚,自可成忠之大道。”
“信:乃信義也,言出於口必應之,承諾以信諾以應人族也,信由唯心,故而念可由信而生,信守應諾,自然可得信之大道。”
“禮:天下規則出於禮,順應禮為規,以整合整個人族行事為準則,準則既定,大勢也要為之所順,此乃禮之大道。”
“義:義之所在,雖千萬人俱往矣,慷慨以赴,自然義氣相投,雖為此捨身而不悔,此乃義之大道。”
“廉:廉潔奉公,克己及人,以自身之廉潔而教化他人,自會成為他人榜樣,廉之大道由此而來。”
“恥:知恥而後勇,此為自查之道,查出自身之誤而後改,進而查出人族之誤而改之,不斷改正錯誤,進而讓我人族可時時奮新,此乃恥之大道。”
孫老的解釋其實並不算多,甚至在傅劍寒聽來也只是泛泛而談,有一種流於表面並未曾深入其中的感覺,所以雖然聽完之後也自認真思量,但他依舊不明白到底什麼是大道。
“孫老……”
“呵呵……說得有些空乏?此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若是靠著能說的,就能明白,也不用文心幻境了。我想告訴你的是,所有大道核心都是共通,即是為了我人族存續發展而盡力,所有大道的基礎也同樣是為共通,即從自身做起,從身邊之事做起,若是連自身都做不好,談何惠及人族?”
孫老顯然明白傅劍寒的疑問是什麼,還沒有等傅劍寒開口詢問就已經嚴肅應答說道,神色嚴肅認真,顯然不是作敷衍。
“至於如何得此力量?大道在心,信念為聚,以劍伸展,百家為用,不過這就在知道自身應該要行哪一大道之後了,待到那時自可以大道之力具現於現世,便可以劍為承載橫掃妖魔、巫蠻之輩。”
雖然傅劍寒這時還是滿心疑惑,但多多少少已經明白,此乃唯心成道之法,不過人族先賢輩出,自然不可能完全是唯心唯念,其中也自有配合強健自身之術,最後借用長劍顯現大道之威。
當然,這時傅劍寒現在又未曾觸及大道,自然不能多做了解,這也只是按著自己所聽聞而做的猜想而已。
略做一想,傅劍寒很快再次開口而詢問。
“那如今這文心幻境就是鍛煉心念之地?”
“不錯,鍛煉自身心念,成就自身大道,說起來容易,但實際上,哪怕成為秀才也不可能輕易接觸到大道,所以除了‘讀書百遍’之外,還可將自身投入到此文心幻境之中,親身經歷以凝大道。”
孫老微微頷首,而後再是一指而道。
“此文心幻境之中有上古先賢一百二十八事,此為先賢所行所為,專注於一道,可藉以旁觀而有所感悟;另外還有古今賢能六十四事,此為世所公認,可如黃粱夢幻,以自身融入其行,藉此同生其心,以得大道;另外還有近年九國共三十二大事,此雖乃再造幻夢,如身親臨,以自身之力而遵其所行,可逆轉過程,可改易結局,以此激生自我之道。”
旁觀、融入、親身而為,顯然一步步更為深入,越往後也就越為容易領悟自身之道,但傅劍寒明白事情不會有那麼的簡單,不然孫老也不會三番五次勸言,當下直接開口而問。
“孫老,有話請明言。”
“旁觀先賢之事,多為感悟,不過若你本身無有底蘊,如何感悟?融入其中,最易受到前輩所影響,一旦是被影響,那麼日後成就最高不過達到前輩成就而已,更多者是遠遠不如;至於親身而為,若有違逆人族之事,立斬不饒,若所行所為不遵大道,是為庸才,今生無望文道,若雖有所行,更為盡力,但若身隕幻境中,則自身根本受創,少則數月無文思,多則數年不得道。”
孫老這種終於是將所有的話緩緩說了出來,不過說道最後他卻是猶豫了一陣之後,長嘆一聲才是說道。
“唉……我說過你的基礎不牢,所以你若只做旁觀,則與百書苑慢慢閱讀無異,若要融入其中,自身化先輩,必定或多或少受其影響,誠為不可,唯有親身而為方可為正途,但親身入幻境,本就是秀才欲成劍道之一大考驗,你基礎不穩,連八道具體為何都做不知,貿然而入,只會損及自身,所以我才望你能在百書苑安心讀書,此為正途。”
緩緩言來,傅劍寒倒也算明白,孫老如此也是為著自己著想。
但細細思量之下,傅劍寒最後還自微微搖了搖頭,如今自己便如入寶山,若只取一些‘金石’而不得‘寶玉’,實在是可惜。
“一步慢,步步慢,大道唯心,心念所在,豈能只靠外力而凝,若本心如此,依照本心而為,便可入此文心幻境了吧?既然大道非靠口言,自然也就看心中所念,自己的言行若如以,本就可以觸大道了吧?更何況我等讀書之人,若遇難關,所思所想就為如何計量收獲與付出,如何有勇氣以成大道?就算我不知道大道為何,但連勇氣都沒有的人,絕不可能得成大道。”
“的確如此……能想到這一點也足見你的天資不凡,更為難得的是勇氣可嘉。”
微微地沉默了一下,孫老還是點了點頭,但臉上依舊是帶上了一絲苦笑,以孫老的見識如何能不知,越見如此,便越可證明傅劍寒之才,他實在不願意傅劍寒如此冒險。
但在見到傅劍寒決心已下,孫老終於還是緩緩開口言道。
“雖然古往今來幾乎無人在童生之前會入文心幻境,但在秀才之前也的確有過不少先輩如此而行。其中不少人本心如此,心念如此,遵從本心,行為大道,故而行事無往而不利,能悟大道。但最少當時,其也知曉自己的本心為何,如今你可知你本心是何否?”
本心為何?
“孝、悌我雖有心為之,但我即不知父母何人,又無兄弟姐妹,自不可行此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