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四十二章在美國(下)
五月的舊金山,總是風和日麗,選擇在這個時候對新造的潛艇“霍蘭—3”號,這也正是“芬尼亞公羊”號進行試航是非常需要的。
“叔叔,我看三號潛艇會比1.2號更成功。”一個褐色頭發的年輕人站在霍蘭身後,同樣用狂熱的眼光看著拖船後的新制的3號潛艇。
約翰&8226;霍蘭用的眼光看著自己的侄子,威廉.霍蘭不光是他的侄子,而且是他研究的助手,雖然今天他才十九歲。
“我也相信,這次一定可以成功,他比前幾次都更完美。”霍蘭也看著自己的作品,眼光同樣的狂熱。
而他們身後的“芬尼亞社”的成員則沒有那麼狂熱,他們已經習慣了失敗。作為愛爾蘭革命者,他們希望用霍蘭製造的潛艇騷擾和打擊英國人,實現愛爾蘭的獨立。
從“霍蘭—1”號一直到現在“霍蘭—3”號艇,每次都成功的試航,可同樣的,每次都離真正成功相差很遠。
最開始的一號艇他們充滿希望,經過三年的時間,1878年的“霍蘭—1”下水,由於水下航行時汽油發動機所需空氣的問題沒有解決,所以沒有成功。
“芬尼亞社”的成員為不再浪費時間,直接給霍蘭的潛艇規定了尺寸,既要能在作戰情況下有效地進行攻擊,又要能夠塞進特製的商船船艙裡。為瞭解決這個問題還有霍蘭一型的缺陷,約翰&8226;霍蘭又用掉了三年時間。1881年的“霍蘭—2”成功下水,這一型的潛艇已經能夠用於實戰,為瞭解決潛艇的縱向穩定性問題,霍蘭在艇上安裝了保持縱向穩定的升降舵,而且還在上面加裝了一門氣動發射炮,使潛艇可以在水下發射一枚1.83米長的魚雷。可是由於此時的魚雷威力還太小,這一型潛艇同樣沒有機會和英國的艦艇較量。
盡管沒有用於實戰,這型潛艇同樣在潛艇發展史上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他的成功在於首次安裝了使潛艇能在前進中下潛而保持縱向穩定的升降舵。這艘潛艇下潛時,不是靠增加重量,而是用下潛舵(水平舵)來保持深度的;上浮時,利用少量貯備浮力上浮。這就保證了潛艇在航行當中能夠同時下潛前進。
而當約翰&8226;霍蘭和他的侄子威廉霍蘭開始對第三號艇進行研究的時候,他們的資助者“芬尼亞社”本身卻出現了問題。
“芬尼亞社”是革命的産物,但卻有著很明顯的侷限性,“芬尼亞社”發展於19世紀50年代。到了80年代,很多僑居美國的愛爾蘭人還一直想爭取愛爾蘭的獨立,但更多的已經適應美國生活的第二代革命者卻沒有這種理想,導致內部成員在意見上的分裂,再加之大多數成員認為霍蘭只是醉心於研究,而根本沒有考慮到實戰,漸漸的開始對投入的時間,金錢以及精力感到不滿。
而就在這種情況下,“霍蘭—3”型,“芬尼亞公羊”號下水試航了。
和侄子談論許久,約翰&8226;霍蘭才想起來身後的那些革命同志們。回頭招呼道:“魯尼,放心吧!這次的潛艇一定能夠成功。”
魯尼的面色並不好,他很看好霍蘭的開發,卻也背負著太大的壓力,勉強的一笑道:“霍蘭先生,我也非常看好你的研究,只是……”
“只是這次的三號艇能夠用來偷襲和騷擾英國人的艦艇嗎?”說話的不是魯尼,而是另一個負責人叫坎貝爾的,長著一張讓人討厭的臉,囂張的樣子和所有電影中惹人生厭的角色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