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李鼎新1861——1930)
字承梅,福建侯官福州)人,光緒元年1875年)春考入福州船政學堂,為駕駛班第四期學生,六年1880年)畢業,上“揚武”艦實習。翌年底,船政派出第二批出洋學生,李鼎星是僅有的兩名駕駛學生之一。在英留學期間,先入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學習,畢業後上皇家海軍“斯衛福舒爾”艦實習,旋返格林威治海軍學院進修炮術。留學生洋監督斯恭塞格對他的評價是:“學有心得”,“明決持重,有管駕大船之才”,“兼可充船學、炮學及炮臺學教習”。1886年學成回國,調入北洋艦隊,授以五品軍功補用千總。十五年1889年)初,按《北洋海軍章程》額設官缺任命各級軍官,李鼎新升署右翼中營遊擊,“定遠”艦副管駕。三年後實授右翼中營遊擊。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隨艦隊參見了黃海海戰,提督丁汝昌受傷,李鼎新協助管帶劉步蟾指揮作戰,表現出色。九月二十三日,李鴻章奏保海軍出力員弁,李鼎新以參將盡先補用,並賞給振勇巴圖魯勇名。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在威海保衛戰中,“定遠”中雷擱淺,旋即勇水雷自行炸毀,以免資敵。北洋艦隊覆滅後,李鼎新於二月間呈文條陳海戰失敗的教訓,並據以提出整頓海軍的具體建議。四月,署理北洋大臣王文韶上奏糾參北洋海軍失職官員,李鼎新受革職處分。直到二十八年1902年),經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袁世凱奏保,李鼎新才被開複原官。宣統三年1911年)初,署理新設海軍部軍法司司長,簡授海軍正參領及海軍上校)。
辛亥革命爆發後,民國元年劉冠雄出任海軍總長,以李鼎新為海軍部參事,8月赴各省檢閱軍艦,12月4日海軍總司令黃鐘瑛病逝,劉冠雄保舉李鼎新接任,駐上海。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時,李鼎新協同上海鎮守使擊退革命軍。1915年12月5日,因“肇和”軍艦起義投奔革命,李鼎新被袁世凱撤職。1916年6月5日在上海率第一艦隊脫離北京政府,加入護,迫使段祺瑞恢複舊約法和國會。1917年1月20日晉升曜威將軍,1921年5月繼薩鎮冰任直系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海軍總長。1924年直系軍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失敗,李鼎新隨之去職。1930年病逝於上海,終年69歲。
在中國的近代海軍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有很多洋員反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意格就是其中之一.
在福建船政創辦及發展過程中,有位外國人參與其事二十餘年直至逝世,發揮了諸多重要作用,他就是曾被聘任船政正監督的法國人日意格。
日意格(1835—1886年),自幼家庭貧寒,勤奮好學。他涉獵頗廣,尤其對造船、駕駛深感興趣,後成為法國海軍一名年青上尉軍官。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之際,他隨軍來華。1857年12月參加了攻佔廣州的侵略活動,1861年任寧波海關稅務司,在任上出面組織“常捷軍”,任幫領,支援浙江巡撫左宗棠鎮壓太平軍,由此與左宗棠建立起良好的私人關系。1863年。左宗棠開始醞釀設廠造船,就經常與日意格和另一法國軍官德克碑商討造船事宜。
客觀地說,日意格為中國第一家造船廠的創設及最初的順利發展,花費了心血,施展了才幹,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是值得肯定的。鑒於他的功績,清政府於金錢酬勞外,也給了他諸如賞一品提督銜、花翎、穿黃馬褂、一等男爵、一等寶星等榮譽。
還有很多他的事跡,以後我將陸續將這些上傳上來讓大家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