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之夜,難免晚風溫熱。
幼年張三坐在門前的石階上,聽著從自家院中傳出的哭喊與咒罵,內心不曾泛起一絲的波瀾。
他的父親是一名屠戶。而母親,是一位在當地小有名氣的戲子。
所以,自打張三記事起,他便見慣了冰冷的刀、聞慣了腥臭的血,也熟悉了變換的臉。
事實上,對於刀與血,張三並不喜歡,但也稱不上討厭。
他只是覺得……平常。
平常到,張三一度幻想,自己長大以後,也會像父親那樣宰豬殺羊,做一名集市上的屠夫。
但可惜,這一幕並沒有出現。
有道是:金錢耗盡、緣分兩清。
在他八歲那年,沾染了賭博的父親,不僅賠光了家中之財;也賠盡了這一家人的緣分。
為了抵債,年幼的張三隨著母親被賣進了青樓。
也正是從那天開始,張三的母親從賣藝變為了賣身。
其日後的經歷……無非也就是“一雙玉臂千人枕,一點朱唇萬人嘗”,箇中細則也不方便明說,所以我們還是說回張三。
那時的張三雖然年齡尚小,但已然告別了學堂,做起了跑堂拉客的工作。
每當間歇之餘他還會看到,不同的男人從母親的房間衣冠不整的出入。而那時,張三的心中總會無端湧現出種種異樣。
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張三對於束縛他的青樓與母親愈發厭惡。
所以平日裡,看著青樓內那些來來往往、佩刀帶劍的那些江湖上人士,他的心中自然免不了生出嚮往。
只不過,那時的張三年齡尚小,只能默默聽著那些人口中“你將來會成為武林高手”之類的調侃,隨後在用冰冷的眼神,目送他們走進母親的房間。
當然——
這些江湖中的邊緣人物,永遠也不會想到,自己平日裡的調侃,居然能在有朝一日成為現實……
那是張三被賣到青樓的第五年,青樓的對面來了一位盲眼屠戶。
雖然眼睛不行,但刀功卻是不俗。無論是剝皮剁餡、碎骨切肉,這位屠戶的手法就沒有不稱讚的。
張三每天晚上都會去看看瞎屠戶,看一看讓他熟悉的刀、熟悉的砧板,以及熟悉的血。
直到,一個寒冬臘月的晚上,張三像往常那樣,去看瞎屠戶。
但那位瞎屠戶卻對張三說了一句,改變他一生的話語——
“小子……想學刀麼?”
而張三陷入了沉默,他有些茫然。
不知過了多久,他才鬼使神差的說了一句:“想。”
“想學刀,首先要有殺性……”瞎屠戶的嗓音渾厚,顯得中氣十足。
“什麼叫殺性?”
瞎屠戶道:“就是要……殺過人。”他咧嘴一笑,那笑容很不一般。
而聽到這話的張三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