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吳淞口的南北兩岸分別設立了吳淞江守禦千戶所和寶山守禦千戶所這兩處軍事單位,為的就是把守住這一處從海路進入蘇松地區的通道。怌
吳淞江守禦千戶所就位於後世的寶山縣城,而被冠之以寶山二字的另一處守禦千戶所則位於後世的浦東新區。此皆系行政劃分幾經調整所致,於今時今日,這兩處千戶所則仍舊承擔著把守吳淞口的重任。
鄭成功進入吳淞口之後,才知道他還是來晚了——倒不是上海縣城或是這兩處千戶所丟了,而是馬信已經擊退了清軍。
詳加問詢過後,他才徹底搞清了是怎麼回事兒。原本,他的計劃是讓馬信駐守上海縣城,原地不動,引誘清軍圍攻,而他則率領大軍從吳淞口直抵戰場,力爭一戰吃掉這上萬的清軍,從而自蘇松地區開啟局面。
奈何,軍情本就存在延後性,再加上清軍憑京杭大運河機動,也比他預計得更快,以至於他的信使還沒抵達,馬信就率先從得知了清軍來襲的訊息,於是便在南翔、新涇一帶設伏,擊退了作為前鋒的蘇松鎮標。
馬信一開始只得到了是蘇松鎮標來襲的訊息,待他輕易擊退了對手,便銜尾追擊。哪知道這麼一追才發現,來得可不只是一個梁化鳳,先是蔣國柱,後來還發現了八旗軍的旗號。他手裡只有一鎮三千兵馬,而清軍卻有上萬大軍,這是完全不對等的。
然而,清軍前鋒中伏,本就是潰兵,後面的部隊也不曉得到底是來了多少明軍,損傷微乎其微,可卻只顧著奪路而逃。馬信唯恐被清軍反應過來而遭到反噬,又不敢不繼續追下去,便一路緊追不捨,一直將清軍趕回了崑山才收兵罷戰。
如此一來,等信使趕到時,馬信不光是守住了上海,還順帶著拿下了蘇州府的嘉定縣和太倉州,並且派了人去向駐紮在崇明的陳輝求援。而後者則立刻將剛剛趕到的甘輝所部派了過來,兩廂合力之下竟一口氣將戰線推到了崑山一線。怌
眼見於此,鄭成功乾脆是一不做二不休,命中提督甘輝率部南下收取松江府城和青浦縣城。此時的松江府就只有附郭的華亭縣和青浦、上海二縣,外加上一些沿海備倭衛所,明軍此前已經將那些衛所盡數收入囊中,上海縣亦是如此,只待拿下了剩下的這兩處,便可以徹底控制松江府不說,更可以為明軍掩護南線側翼。
與此同時,他本人則親提大軍直奔崑山。清軍退到崑山時仍有上萬大軍,確切地說他們在上海縣附近只是小挫而已,兵力損失微乎其微。然而,鄭成功隨後趕到,面對那十三個鎮三萬一千大軍的氣勢洶洶,他們很快就把城外的支撐點丟了個乾淨,一股腦兒的退入了城中閉門死守。
直到了這個時候,鄭成功才發現他撈到了一網大魚,不光是江南巡撫蔣國柱和蘇松總兵梁化鳳,滿清的平郡王羅可鐸和宗室固山額真羅託也都困在了崑山城裡。
“殿下,那羅可鐸可是韃子的旗主王爺啊!”
滿清八旗,除皇帝直領的上三旗外,另有五個旗主王爺,系八旗體系內地位最高的領主。他們分別是鑲白旗旗主顯親王富綬、正藍旗旗主信郡王多尼、鑲藍旗旗主鄭親王濟度、正紅旗旗主康親王傑書和鑲紅旗旗主平郡王羅可鐸。
多尼已經確認被李定國擒獲,濟度還在杭州看守江防,現在避免了在磨盤山中伏厄運的羅可鐸卻在時隔數月之後被困在了五千裡之外的崑山,這時候也不好說是幸運還是不幸了。鄭成功很清楚眾將們的心意,無非是儘快攻陷崑山城,進而奪取蘇州,將這個撅名王、陷大邑的功勞穩穩地握進手中。但是,他卻不能辜負了羅可鐸千里送人頭兒的那份深情厚誼,所以……
“楊祖、林文燦、藍衍、吳豪,你四人分統本部兵馬圍困四壁,不得放走韃子一兵一卒。其餘眾將,隨本王靜候韃子援兵。”怌
崑山素來是蘇州城的東面門戶,而後者單以軍事而論,就不僅僅是位於貫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之上,更是構成了明軍進入太湖的最後一道屏障。也就是說,一旦蘇州失陷,哪怕是被明軍圍困,京杭大運河就勢必將會被明軍攔腰截斷,而明軍則更可以透過水路將部分吃水較淺的戰船進入太湖。屆時,運河糧道斷絕,明軍亦可以憑藉其水師之強大對太湖沿岸的府縣挨個點名,整個環太湖區域的戰局就將徹底不可收拾了。
更何況,崑山城裡面還困著一位旗主王爺,江南的清軍勢必會調集重兵前來解圍。如此,這條憑水師將沿海、沿江據點連綿起來的大龍,就算是活了。
歷史上的南京之戰期間,就有過一支從滅國大軍中返回的八旗軍屁顛屁顛的從湖廣趕去南京赴援。現如今,鄭成功已經沒有了浮海千里的必要,但這卻並不妨礙他換個地方再瘋狂一把。
就在鄭成功準備在崑山圍城打援之際,陳凱和李定國則早已趕到了桂林城下。一別多年,這城池似乎又死氣沉沉了幾分,不光是城頭上的那些清軍士氣低落,就連他們的旗子都垂頭喪氣的,好像已經預設了失敗的命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是看在李定國眼中的桂林,而對於陳凱來說,他還是第一次來到這個時代的桂林,固有的印象還是那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只是眺望著城頭,看過了那一片灰藍色的清軍號坎,他便顧不上什麼美譽不美譽的了。
“柯提督,如何?”
攻陷了梧州的柯宸樞比李定國、陳凱更早一步抵達桂林城下。他早已將桂林東、南、西三面保衛,只留下了北面一途。起初,清軍大概還以為他行圍三缺一的兵家之道,結果沒過多久,就見得李定國的大軍抵達,將這個甕的蓋子重重的合了上。怌
“晉王殿下、經略,這廝就是線國安的使者。”
“小人叩見晉王殿下、叩見經略老大人。”說著,那使者咚咚咚的地上磕出了三聲悶響,坐在李定國下首的陳凱都替他覺著疼。倒也不是什麼心疼,只是唯恐其將腦子磕散黃兒了,接下來的對答做不得了,豈不是白白浪費自家時間。
然而,這還沒完,只見那使者也不起身,膝行了兩步,便再度咚咚咚了起來,而後才把一份禮單恭恭敬敬的捧給了晉王府的侍衛。
“竟成,這線國安很闊氣嘛。”
“比他以前那個主子孔有德如何?”
“那就差得遠了。”
定南王孔有德當年就是被李定國逼死的,定南王府也是被李定國洗的,除了毀於大火的金銀珠寶外,其餘的李定國也都過過眼。此間,只見得李定國不屑的掃過了禮單,便將其遞給了陳凱,陳凱則乾脆連看也不看,直接丟在了茶几上,轉而對那使者言道:“說吧,你家大帥想幹什麼?”怌
“回經略老大人的話,小人的家主願意率部反正,獻上這桂林城。”
“就這個?”
“那個,小人的家主希望能夠世鎮桂林……”
使者戰戰兢兢的把話說出口,聲音卻是越來越低,到最後幾乎和蚊子叫差不多了。所幸,陳凱的聽力還算不錯,就是大中午剛吃完飯就被城頭的灰藍色號坎噁心到了,脾氣不怎麼好:“哦,你家大帥原來是想拜大明天子為乾爹啊。”
沐家世鎮雲南的事情在大明是人盡皆知的,線國安沒想過要仿沐家舊例,只想照著此前鎮守惠州的郝尚久的例子來和陳凱談條件。然而,陳凱此言即出,那使者當即色變,求饒的話都沒敢說出口,當即便又是咚咚咚了起來。一直到聽得陳凱的呼吸聲中帶了幾分不耐煩,才連忙請罪,哪還再敢漫天要價。
“行了吧,晉王殿下和本官沒那麼多閒功夫。回去告訴線國安,反正嘛,可以,但他們此前做了那麼多惡事,今番又是被韃子拋棄在先,勢窮來投,就先戴罪吧。對了,軍服先不用急著換了,旗號和官職也還是繼續用韃子的,但是辮子得給我剪了。至於什麼時候算是戴罪立功了……”說到此處,陳凱停了停,饒有興致的看了看那張惶急的面孔才繼續說道:“就拿洪承疇的腦袋來證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