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帝國再起 > 第九十章 崩塌(一)

第九十章 崩塌(一) (第2/3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漢末董氏臣 重生:我的開元十年 陛下,您就反了吧! 血染軍魂 從影視劇裡當配角開始戰鬥 星際魔女逆襲 三國雷神 我真不是亮劍楚雲飛 鰥夫十六年 大唐風后 盛唐之刺遍江湖 異星蠻人傳 大宋第一提刑官 烈陽皇朝 一起扛過槍 羅馬奴隸主 回到大明當崇禎 亂世逐流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抗戰烽火之護國系統

“得了吧,廉兄弟。當初陳總制在贛州大捷的通報裡不就說過嗎,鐵人軍戰鬥過的戰場,除了一地的斷刃碎甲,就是殘肢斷臂,繳獲什麼的千萬別多想,想再多也沒用。”

“……”

交談之中,不時便會有鬨堂大笑。鄭成功處置完了公務,待他回到大帳,沒進門兒就聽到一眾武將在那裡哈哈大笑,大有要將大帳都掀翻了的架勢。

一場大捷,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再嚴厲的統帥也不會對此過多苛責,哪怕他們說笑的地點是在中軍大帳。待衛士高聲唱名,鄭成功帶著幾個參軍步入其間,眾將連忙收斂笑意,起身行禮如儀,但落座之後,即便是盡力壓制,也仍舊是難掩喜色。

“國姓爺,各鎮的斬首和傷亡都已經統計完畢。”

各鎮的情況已經陸陸續續的報了上來,最遲的那三個騎兵鎮也在追了清軍幾十裡後折返了回來。負責相關工作的參軍已經完成了相關的匯總和分類,聞言,鄭成功點頭示意,那參軍便起身上前,朗聲通報。

“永曆十三年正月初七,我軍以十二個鎮兩萬六千戰兵與虜師三萬兩千戰兵激戰於江山縣老虎山南。自巳時初刻我軍抵近戰場,僅用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便擊潰虜師。其中,戎旗右鎮斬首……”

以劣勢兵力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時辰就擊潰了清軍,這樣迅速的勝利在戰鬥結束前又有誰能想象到?

接下來,從左翼的戎旗右鎮、左先鋒鎮、親丁鎮,到中軍、右翼、騎兵各鎮,最後到了偏師的左右虎衛鎮,參軍一口氣將各鎮報上來的數字大聲宣讀,最後匯總成一。

“……此戰,我軍斬首自固山額真阿商格以下八旗軍五千一百八十七級,綠營兵六百一十四人;俘獲自鑲黃旗巴牙喇燾章京覺羅雅布蘭以下八旗軍一千四百二十二人,綠營兵一萬零三百七十九人;繳獲……”

理論上,明軍對蒙古人的斬首素來是達到半成便是大勝。因為蒙古人多是騎兵,就算是步兵也有馬匹代步,只要並非圍殲,就算是擊潰了對手,對手也可以騎馬逃跑,所以能夠斬首半成已經殊為不易了。

在這一點上,八旗軍有著同樣的優勢,所以能夠斬首半成,也就是參戰的一萬八千八旗軍中的九百人就已經可以稱得上是一場大捷了。而這一戰,斬首和俘獲竟然能有將近三分之一這樣讓人不可置信的比例,哪怕是在座的眾將皆是親歷者也同樣難免震驚二字。

“無錯?”

“回稟國姓爺,學生是反覆計算過三次,又與各鎮的監事一起檢查過,確定了沒有問題才敢報上來的。”

專業受到了質疑,參軍很是委屈。但是轉念一想,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這樣輝煌的大捷,哪怕是當年李定國兩撅名王無法與之比擬。而陳凱與李定國聯手收復廣東的連續四場大戰,平均一算,雖說在殺傷上能夠一較高下,但那四戰明軍兵力上均是有著絕對的優勢。而且,不是野戰圍殲,就是四面圍城,能夠逃出生天的八旗軍無不是天下掉銀子都能直接掉進錢袋子裡的幸運兒,他們在廣州走了阿拉斯加雪橇犬的狗屎運,與這一戰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

乍看上去,明軍的斬獲中八旗軍只有不足七千之數,換言之也就是說還有一萬一千多名八旗軍成功逃離了戰場,這個數字仍舊大得嚇人。

但是,這些潰兵的建制必然都已經被明軍打亂,重整也不是把人囫圇塞進去就完事兒了。軍官對士卒的威信、士卒對軍官的服從、袍澤之間的默契和信任、中高階軍官對麾下各部的如臂使指,這些無不是需要大量時間來重新磨合和恢復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八旗軍的戰鬥力強悍,其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就是來源於八旗軍民合一的制度。以牛錄為單位,軍官下馬治民、上馬治軍,且常年聚居於一地,上下階級之間、旗丁與旗丁之間的磨合在生活中就已經形成了。

然而,世上的事情總是有利必有弊。八旗軍一旦出現了傷亡,就必然要從各自所在牛錄的旗丁中進行補充。如果不這樣做,就等於是將若干個陌生人強行塞進需要補充的各部。彼此間的陌生感勢必會對凝聚力造成一定的危害,而不得不重新進行的磨合也比如會影響到戰鬥力的恢復速度。

更何況,人皆有私心,各旗牛錄的數量、各牛錄戰鬥力的強弱,這都關係著那些主子們在八旗內部的權利、地位,哪個又肯將自己麾下武勇的奴才劃歸給旁人使用?

在清廷按照舊例將各牛錄重新補齊之前,這些逃掉的部隊其戰鬥力必然會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損失。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傢伙在明軍如此兇悍的攻擊之下潰敗,從頭到尾一點兒還手的餘地也無,喪膽同樣是不可避免。接下來明軍的收復失地工作,自也不太會受到他們多少威脅。

根據參軍們粗略的調查,由於清軍的傷亡主要是集中在右翼和突襲鄭成功本陣的騎兵部隊,前者是由滿洲八旗和漢軍八旗組成,後者則是由滿洲八旗和蒙古八旗組成,所以清軍在此戰傷亡比重最大的反倒是從來都被保護得極好的滿洲八旗。尤其是那三個甲喇的白甲兵,足足四百餘名滿清最最核心的武力,直接來個全軍覆沒,光是這些就夠八旗親貴們吐血三升了。

再算上那些臨陣被擲彈兵炸死的、在交鋒時被殺死的、牽制明軍騎兵被砍死的,等八旗軍傷亡詳情送回到清廷,北京內城,鑲黃旗聚居的安定門一帶,以及正藍旗和鑲藍旗聚居的宣武、正陽、崇文三門一帶,怕是要家家戴孝!

能夠逃離戰場的八旗軍主要還是以漢軍旗為主,這與他們在參戰兵力上本就超過滿洲和蒙古八旗總和有一定關係,但也不乏有作為滿洲八旗作為清軍右翼主力被國姓瓶洗了三輪澡,以及蒙古八旗作為騎兵主力隨阿商格浴血奮戰被鐵人軍砍成了一地拼圖的因素在。

至於綠營兵,參戰一萬四千餘戰兵,只跑掉了三千餘人,一個零頭而已。馬匹數量上遠遠無法與八旗軍相比是一點,但最重要的還是在於他們列陣的位置——江山港和老虎山在俘獲綠營兵一事上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以至於鄭成功又要加運糧草,好養活這一萬多廢物點心。也不知道,那濟度和阿商格在佈陣時是不是已經存著如果打不贏就用綠營兵消耗明軍糧草儲備的邪惡意圖。

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場史詩般的勝利。雙方參戰總人數,光是戰兵就超過六萬之巨。而且,明軍不光是以劣勢兵力向八旗軍主動發起進攻,最重要的是還僅僅是用了極少的時間便擊敗了對手,這放在從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

“此戰,諸君皆是功勳卓著。功賞,本王這裡會根據各鎮的表現儘快確定下來,並予以發放。爾等也要約束好部下,莫要恃功而驕。”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盈翠江山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