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已經確定了要回安龍救駕的情況下,大軍離開後的權利、軍事真空該由哪一方來填補,這個主導權不在郭之奇這個督師手裡,也不在連城璧這個總督掌控,更不是陳凱一介巡撫就可以說了算的,至於永曆朝廷,那就更是鞭長莫及,說到底還是李定國更加傾向哪一方,哪一方就可以佔據更大的優勢。旁的不說,這廣東一省,拋開粵北的清軍不談,三分天下,李定國的那一份蛋糕就會落到哪一方的手裡面!
“是我小瞧了那陳凱了,或者說,是他從一開始就有心麻痺咱們,所以才會表現得那麼的蠻橫。”
對手到底有幾張臉,到底哪一張才是真的,這個看不清楚的話,知己知彼就是一個繆談。二人思慮良久,總覺得還是要想辦法化被動為主動,否則就一直是陳凱出招,他們接招的話,只會露出更多的破綻來,讓李定國對他們越來越沒有信心。
“按照祖制,兩廣總督是兼任廣東巡撫的。甲申以前如此,甲申以後,丁賊、王閣部、林朱二公皆繫於此。至李成棟反正……”
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乃是明廷舊制,李成棟反正,當時是廣東一省,外加上半個廣西一起改換了明廷的旗號。李成棟從佟養甲手裡奪取了總督印信,明廷將佟養甲投閒置散,給了個管中軍都督府的差遣就丟一邊去了。而李成棟這邊,實際上也只是管廣東一省的軍務,人事任免的權利上交給了朝廷。連帶著廣西那邊,明廷提拔了反正巡撫耿獻忠為兵部尚書,以桂林留守瞿式耜、總督張同敞等人實控了廣西的軍政大權。
這裡面還夾雜這東勳西勳、吳楚黨爭,李成棟總制江、廣、閩、浙,但實際上卻無廣東巡撫的差遣,治所也不復為梧州、肇慶,而是如清廷時一般的廣州,乃是官職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事而異所致。其人死後,杜永和亦然。到了杜永和棄城而逃,乃至是降清,連城璧受命兩廣總督,管的也不過是些退避深山、海島的明軍、義軍,治所亦只是在那小小的文村,更別說是負責全省民政事務了。
“如白,現階段還是先要將兼領廣東巡撫的差遣拿下來才行。有了這個差遣,咱們就可以繼續名正言順的管理廣州府的事務。否則單憑總督的官職,一旦陳凱謀取了廣東巡撫,那麼很可能就會直接被請出廣州府,回肇慶、梧州去了。”
“近期,怕是不好辦吧。”
“是啊,行在那邊是指望不上的,關鍵還是在於西寧王殿下。近期,咱們還是先要把眼下這樁事情做好了,才能去談旁的什麼的。”
事情回到了原點,粵西文官集團想要在李定國走後的權力爭奪戰中佔據上風,首先就要把這頂無力節制眾將的帽子摘了再說。
王朝末期,國家的組織力、控制力下降,基層和武將的失控就在所難免了。明末基層方面,北地的大亂姑且不提,只說廣東,亦是土寇遍地,潮海七大寇、繡花針王興,可謂是比比皆是。
至於武將的失控,無外乎是地方軍隊的藩鎮化。明末的關寧軍,弘光朝的楚鎮、江北四鎮,再到後來處處皆是藩鎮軍閥武裝。若非是這裡面還多了個滿清的民族壓迫問題的話,倒是與漢唐末年武人亂政有幾分表面上的相似感。
坐在回返行轅的馬車上,想到此處時,陳凱不由得笑出了聲來。只是那笑聲之中,全無半點兒喜悅,有的只是諷刺,徹頭徹尾的諷刺。
曾經在網上,陳凱看過這樣的一種說法,說是“國恆以弱亡,而漢獨以強亡”。只此一句,大漢王朝的強橫之氣便撲面而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關於漢王朝強大的說法,歷朝歷代,尤其是那個網路時代,可謂是不勝列舉,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漢將陳湯那響徹古今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字裡行間所昂揚的民族自信心,即便是在兩千多年後也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並且為之感到振奮不已。
但是,書看得多了,陳凱也清晰的記得,陳湯同樣也說過“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從一漢敵五胡,到一漢敵三胡,這本身就是一種退步。甚至,到了漢末之時,退步的程度尚且不足以扭轉漢胡之間的戰鬥力對比,由此地方割據勢力依舊可以吊打胡人。
奈何,漢末三國,軍閥混戰,百姓民不聊生,人相食的例子比比皆是,乃至是到了三國的時候,人口銳減,從巔峰時的五千萬迅速下降到了七百餘萬,使得魏蜀吳三國不得不互相掠奪人口以增強自身實力,甚至到了抓捕胡人、山越、武陵蠻、西南夷來補充人口的地步,其中蜀漢政權的無當飛軍就是透過征服南中才建立起來的。
已經到了這樣的程度了,可是割據勢力卻依舊在不斷的發動戰爭,為的就是能夠重新實現一統。可是真的一統天下了,由於人口銳減,內部爭鬥,西晉王朝乾脆遷徙胡人以充實地方,就連《徙戎論》這樣振聾發聵的千古奇文都攔不住他們,最終導致了五胡亂華,說到底還是一個利益所趨。
人,從來都是最重要的資源,因為沒有了人,其他的一切都不存在意義。軍閥混戰的結果就是人口銳減,而歷史更似是一個輪迴一般,早在唐初時唐太宗也曾說過“今中國強,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擊胡騎數萬”,結果安史之亂、五代十國之後,留給宋的就只是一個西域、河西、幽雲十六州盡數淪為夷狄之手,以及安南獨立的局面。
想到了安南,陳凱依稀記得,前幾日瓊州府那邊送來的書信裡也曾提及過,說是明末的亂事導致漢人遷徙安南,阮主政權就大力吸納漢人開發安南南部,使得阮主擁有了與鄭主抗衡的力量。
之所以會如此,除了長年的軍閥混戰,百姓流離失所,以至於人口銳減之外,由於民不聊生,使得大量的漢人被迫遷徙到了當時相對安定的胡人控制區,乃至是藩屬國度。人口的遷徙,使得那些文明程度低下的遊牧民族、番邦小國迅速得到了中國積累多年才發展起來的科學技術和文化,加速了他們的實力提升。
此消彼長,漢胡力量對比逆轉……
今日之明廷,拋開滿清的民族壓迫以外,有限的控制區內部藩鎮遍地。這一點上,如秦王府、西寧藩、鄭氏集團這樣的大型軍閥勢力對於麾下將帥的控制遠比朝廷要強上太多,而那些由明廷任命的文官督師們負責節制的所在,如兩廣、如夔東,這些地區的小股軍閥勢力多如牛毛,互相之間齷齪不斷,對於百姓的騷擾也是無法抑制的。
補貼的問題上,陳凱只是推了一把,果不其然,那些自由自在慣了的軍頭們便跳了出來,將問題更加鮮明的展現在了李定國的眼前。而這,也正是陳凱當下需要李定國看到的,無論他們選擇的方式是不是現在這般的,只要暴露出了問題,那就足夠了。
“郭督師、連制軍,二位碰上了豬一樣的隊友,那就自認倒黴吧。”
喜歡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帝國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