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劉清泰很快就收到了。其中多有為鄭成功辯解之處,無論是對於招撫的猶豫不決,亦或是對於僅僅增加兩個府的地盤用以養兵的不滿,但也沒有把話死了,其言下之意無非是要求清廷繼續展現誠意。
“這鄭鴻逵私底下對信使談及,是鄭芝龍被掠進京的舊事讓那海澄公的心裡面對朝廷有疙瘩。招撫的事情,他倒覺得不是不能談,畢竟打了那麼多年,偽朝先是金聲桓、李成棟作亂,隨後又是那老本賊兩蹶名王,可是到現在卻還不是這鬼樣子。無非,是他還想看看朝廷的誠意而已。”
劉清泰如是來,輕彈著書信,旋即一笑。倒是那佟國器卻皺著眉頭,稍作思慮後才對前者言道:“制軍,這會不會是這對叔侄唱的紅白臉兒啊。”
如此來,劉清泰回想起鄭成功的書信,亦是有著猶豫和不信任的態度在其鄭現在再看看鄭鴻逵的回信,似乎更多的都是在為其侄辯解,雖也在私下裡表示過會再行勸的話來,但是佟國器所言也並非全無可能。
佟國器出了這等揣測,劉清泰細細思量,隨即與其言道:“思遠,招撫一事,不僅僅在於咱們的政績前途,更重要還是能否為朝廷消弭掉東南這一支最大規模的賊寇勢力。這是事關大局的,咱們盡力把事情辦下來,才能不負皇上的洪恩浩蕩。”
“制軍言之有理。”
聞言,佟國器重重的點零頭,很快的二人就商議好了決定,無非是讓興化府那邊先發給一些錢糧來表示誠意,同時將鄭成功要求再填州府用以養兵的條件送往京城,由清廷的高層來做出決定。
這般是最穩妥不過的,只可惜這世上的大事又哪有幾件是無驚無險便可以做下來的,沒等幾日,鄭成功便發來了一份措辭嚴厲的質問,對於劉清泰表示了更大的不信任。而究其原因,卻並非是劉清泰,亦或是福建官場壞的事,卻是廣東那邊爆發了一起軍事衝突。
八月底,惠州府綠營接到了一份關於平海千戶所遭到海盜襲擊的報告。平海千戶所城位於大亞灣以東,一塊凸出於沿海的半島之上。這裡位於明軍在香港和海豐的佔領區之間,素來最大的威脅便是明軍的水師。
不過,明軍水師有個不成文的習慣,那就是每次航海都是大張旗鼓,亮明瞭旗號在海上行事,這樣有利於他們展現其在海上的權威。而這一次,平海千戶所那邊報告的卻是海盜,顯然不是明軍來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既然如此,惠州府綠營連忙派出一支部隊前去助戰。可是這支部隊進入了稔平半島後便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直到數日後,平海千戶所之圍解除,千戶所那邊向惠州府方面做出通報後才發現原來那支清軍被人盡數殺死在了一片山林之鄭
緊接著,中左所那邊發來了鄭成功的憤怒,在書信中,鄭成功極力表示劉清泰是在對其進行誆騙,暗地裡卻幹著襲擊明軍的事情。
劉清泰對此一無所知,只在書信中看到了一些關於惠州之類的字樣。於是乎劉清泰一邊向清廷做出彙報,一邊派人去惠州府問詢,同時更是派人去見了鄭鴻逵,而後者也很快就給出了一個讓他愕然無語的法來。
“那鄭鴻逵,鄭森那廝將去惠州府徵集糧餉的事情交給了南澳島的陳豹,陳豹便派了部將呂未帶著朝廷的敕諭去平海千戶所徵收糧餉。平海所不光不給,還招來了惠州綠營向他們發動襲擊。結果,呂未負傷,但發動襲擊的官軍很快就被明軍殲滅。制軍,這事情不對勁兒啊!”
當然不對勁,這根本不用佟國器張嘴,劉清泰那邊也看得出來。旁的不,被偷襲的一方居然反殺了偷襲者,還是全殲,這但凡是個正常人都不會看不出其中的怪異出來。
但是,八月底的時候,清廷對鄭成功的敕諭送到中左所未久,鄭成功確也有回信向清廷進一步的討價還價。這期間,廣東那邊應該還不知道鄭成功準備受撫的事情,所以清軍在實現不知情的情況下“偷襲”了全無防備的明軍,結果兵力更為佔優的明軍奮起反擊,全殲清軍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廣東與福建之間橫垣著明軍的控制區,兩省的民間商貿往來可以透過,但是軍情、官文什麼的卻根本過不去,這也導致了情報的滯後。劉清泰不知道這裡面的貓膩兒是鄭成功策劃的,亦或是據對招撫一事本就不滿的尚可喜的手筆,但是助戰清軍被全殲,當事人只剩下了明軍,尤其還有個部將受傷,此刻鄭成功的質問,劉清泰無理,氣勢當即便墮了三分。
“鄭森那廝據很生氣,據潮州的陳凱和南澳的陳豹也寫了書信,要求鄭成功立刻停止與清廷的議和,揮動大軍為無辜將士展開報復性作戰。鄭鴻逵個人還是傾向於就撫的,但是就算是他現在也在質疑朝廷的用心。”
暗罵了廣東清軍多事,劉清泰重新捋了一遍這樁事情,疑點有不少,但是缺乏人證物證,使得他也不敢對此作出結論。況且,真相現在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招撫的大局被破壞了,這很可能會破壞掉清廷的佈局。旁的不,一旦李鄭聯手的話,廣東便是岌岌可危了!
尚可喜死不死的,劉清泰一點兒不關心,但是招撫的大局不能被破壞,這卻是他們這些主和派官員的原則所在。
眼見於此,劉清泰連忙回信,表示清廷對此一無所知,很可能是由於訊息滯後而導致的不必要的衝突。為此,劉清泰表示可以從福建的各府縣抽調些糧餉用以彌補鄭成功所部的損失,更是為了體現清廷在招撫一事上的誠意,希望這樁突發事件不會影響到雙方的關係云云。
劉清泰是浙閩總督,這點兒許可權還是有的。於是乎,正在準備或是已經拔營回返的明軍艦隊迅速的接到了各縣對於徵糧徵餉的認可,但是交卸的地點不復在縣城外,而是要到海邊,臨近明軍艦隊的地方,否則明軍覺得這樣不安全。
還是福清縣,知縣接到劉清泰和佟國器的指示,只得從縣裡面的庫房裡挪了約莫總計價值一萬兩的白銀和糧食,送到了龍江出海口那裡進行交卸。
鎮東衛城就在龍江出海口的北岸,於是雙方的交卸地點就在確定在了南岸。知縣自然是不會親至的,來的是本縣的一個典吏。典吏硬著頭皮押運著貨物送抵,明軍這邊的接收人是鄭成功麾下的督餉都督黃愷,後者派茹過了糧餉,吩咐裝船,同時拿出了一份提前寫好用印,但是留有了空白處的公文,在上面將清點的數字寫罷,便交給了那典吏。
“這個,交給你們縣尊,上面蓋了海澄公的私印,爾等可以拿著這個去總督衙門報賬。”
這是正該有的流程,由於是第一次打交道,典吏還有些緊張,唯恐這個黃都督拿了東西就走,不給他們留下個憑證什麼的,現在看來,卻是他想得多了。
“多謝黃都督體諒,多謝海澄公體諒。”
典吏滿臉諂笑著行禮,腦後的豬尾巴跟著鞠躬作揖的動作一會兒垂到左耳後,一會兒垂到右耳後,但無論在哪,都讓人覺著難看得緊。
行禮完畢,典吏準備啟程返回,好把這樁差事徹底交卸了。豈料,那黃愷竟然並不打算就這麼放他離開,旋即一揮手,便是幾個明軍抬著箱子上來,放在了二人之間。
“這一千兩銀子是咱們海澄公給你們知縣的回扣,你點清楚了,若是事後再少了,本都督可不另補。”
喜歡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帝國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