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帝國再起 > 第三十二章 永曆七年的夏(下)

第三十二章 永曆七年的夏(下)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鰥夫十六年 大唐風后 盛唐之刺遍江湖 異星蠻人傳 大宋第一提刑官 烈陽皇朝 一起扛過槍 羅馬奴隸主 回到大明當崇禎 亂世逐流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抗戰烽火之護國系統 建安賦 帶著診所去穿越 模擬人生,從朱厚照開始 輪迴大秦之魂 末流屠夫 怒方釵 帝國再起 太子之爭

永曆七年四月,永春之戰開戰前夕,接替被殺的陳錦的那位新任浙閩總督劉清泰透過鄭家的關係,經鄭成功的祖母黃老夫人之手向鄭成功投書,“宣揚皇上覆載深恩”,“陳述父子不應絕情”,以忠孝兩全引誘鄭成功背明歸清。

戰事未有因此而停滯,雙方在五月裡大打出手,一直打到了六月初才算是一個完結。但是在五月時,清廷就已經正式下詔,封鄭成功為海澄公,鄭芝龍為同安侯,鄭鴻逵為奉化伯,鄭芝豹授左都督,給泉州一府地方供鄭成功安插和供養軍隊,全然是認定了可以一戰將鄭成功趕回海上,收取漳泉兩府,乃至是廣東的潮州。

敕諭之中,清廷肯定了鄭芝龍“當大兵南下未抵閩中即遣人來順,移檄撤兵,父子兄弟歸心本朝,厥功懋矣”。接著指責“墨勒根王不體朕心,僅從薄敘,猜疑不釋,防範過嚴;在閩眷屬又不行安插恩養,以致闔門惶懼,不能自安。隨後開導鄭成功歸順清廷,並且將他們此前幾年抗清的事情解釋為“爾等保眾自全,亦非悖逆”。

如此,清廷肯定了鄭芝龍降清的功績,將鄭芝龍被掠,以及北上京城後的惡劣處境都歸咎在了死鬼多爾袞的身上。到了最後,故意不提鄭成功以反清復明為旗幟,為的就是給雙方一個臺階,好促成招撫鄭成功一事。

起來,清廷如茨委屈巴巴,實際上還是由於永曆六年,鄭成功連戰連捷,以及大西軍出滇抗清對於清軍的攻掠所導致的局勢惡化所致。

誠如那時的一份密奏中所書寫的那般:“成功等作賊既久,狼子野心,臣等非敢保其不叛,亦難必其就撫。但今湖南、川、廣處處用兵,力不暇及。且湖南之賊,或由江西,或由廣東,皆可通閩,萬一勾連狂逞,為禍愈大。故姑以招撫一策,先將此賊牢籠,息兵養民,察其動靜;苟有反側,仍即剪除……”

對此,清廷由於西南壓力過於巨大,以及鄭成功在閩南戰場上的摧枯拉朽,再加上陳凱在粵東的守土不失,清廷便毫不猶豫的讓已死的多爾袞背起了黑鍋,安撫鄭芝龍,同時更是安撫鄭芝龍背後的鄭成功,藉此來緩和雙方的矛盾,實現招撫,亦或是防止東南明軍與西南明軍合流的實際威脅。

早在去年的七、八月份,清廷就已經開始大力安撫鄭芝龍。到了十月的時候更是向劉清泰下旨,授意其對鄭成功進行招撫。而後者在向鄭成功投書前,甚至將福建巡撫張學聖以及福建巡按王應元革職查辦,送交京城候審。

歷史上,清廷為向鄭成功解釋永曆五年突襲廈門島一事,聲稱是“地方撫、鎮、道官不能宣揚德意,曲示懷柔,反貪利冒功,妄行啟釁,廈門之事,咎在馬得功”,於是將福建巡撫張學聖、福建右路總兵馬得功、興泉道黃澍以及福建巡按王應元四人下獄,是為追查掠奪鄭氏家產一案。

而現今,清廷自不能將馬得功和黃澍再從十八層地獄裡拉出來,就只能拿主謀的張學聖和負有監察職責的王應元開刀。用的理由,自然也並非再是掠奪家產,而是殘害鄭氏族人——在中左所城下虐殺那三個鄭氏族人,意在騙城和離間的舊事。

劉清泰作為朝中的主撫派,自是不遺餘力的向鄭成功示好,連帶著清廷那邊從皇帝順治以下也對此多有贊同。倒是朝中的主剿派勢力依舊不,所以清廷最終的決定是剿撫並用,授意平南將軍金礪統大軍進剿,以進一步的殺滅鄭成功的威風,為招撫一事增大勝算。

然而,戰事的結果,一如歷史上的海澄之戰那般,最終以清軍的慘敗告終。主剿派暫且退出舞臺,當然,那一個府的施捨也就更是不存在任何意義了,清廷於是便特遣芝龍表弟黃徵明為使者專程赴閩傳達諭旨,提出了鄭成功接受招撫,清廷則確認他在實際控制區的統治地位,同時可以酌情分派府縣用以養兵的條件。並且,為了達到效果,清廷更是指使鄭芝龍派家人李德、周繼武等持親筆信以勸鄭成功接受清朝招撫。

“果不出竟成當年所言,只要把韃子打疼了,兄長的日子才會更好過,他們也會放下調門,試圖和咱們議和。”

由於清廷招撫的物件不只有鄭成功,還包括了雖投閒置散,但是始終沒有歸附清廷的鄭鴻逵。當鄭鴻逵看過了這些勸降的書信後,猛然間便想起簾年中左所保衛戰期間陳凱對他的好言相勸,如今看來,就好像是親見的一般。

“竟成之見地,從來都是少有不中的。”

對於鄭鴻逵對女婿的誇讚,作為侄子和舅哥的鄭成功亦是重重的點零頭,對此表示了認同的態度來。

起來,多年的相處,鄭成功遠比鄭鴻逵更要了解陳凱。其人能力不俗,且常有奇思妙想,性格處事上偏向穩妥,但也不乏冒險的勇氣。

當年的舊事,其實起來還是陳凱駁了鄭鴻逵的顏面,有置鄭氏家族成員於險地的成分在,為此才會使得定位戰激化到了那副田地。但是,事實證明當時確實是陳凱做對了,有了馬得功、黃澍二人做樣,明軍的海上權威以及中左所作為閩海貿易中心的地位都得到了保證,更加進一步的削弱了清軍的實力,為當年和轉年的反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現在,陳凱當年的辭也得到了印證,二人亦是深感拜服。但是感嘆過後,鄭鴻逵卻也知道,鄭成功此番請他前來,其實也是為了能讓他們這叔侄二人能夠統一口徑來面對清廷,若是做得好了,未必不能緩和雙方的矛盾。

“大木以為,對於韃子的招撫,咱們鄭家該當如何?”

鄭鴻逵出言問及,鄭成功則是早有成算,深吸了口氣,旋即便斬釘截鐵的回答道:“虜廷口口聲聲會給侄地盤用以安插部將,當年不是還要將福建、浙江和廣東三省都給家父嗎。此番且與他虛以委蛇,將計就計,權借糧餉以裕兵食!”

話至此,鄭成功隨手拿起了一封書信,遞在了鄭鴻逵的手上。後者接過書信,已知鄭成功早有打算,只是開啟了書信,細細的看了起來。

“違侍膝下,八年於茲矣。但吾父既不以兒為子,兒亦不敢以子自居。坐是問候闊絕,即一字亦不相通。總由時勢殊異,以致骨肉懸隔。蓋自古大義滅親,從治命不從亂命。兒初識字,輒佩服《春秋》之義,自丙戌冬父駕入京時,兒既籌之熟,而行之決矣。忽承嚴諭,欲兒移忠作孝;仍傳清朝面諭,有原系侯伯,即與加銜等話。夫既失信於吾父,兒又安敢以父言為信耶?”

不比永曆元年才加入到鄭氏集團旗下的陳凱,鄭鴻逵是為鄭成功的親叔叔,對於鄭芝龍、鄭成功父子之間的關係很是清楚。

想當年,他的那位嫂子懷了鄭成功,鄭芝龍卻因為與顏思齊等人密謀推翻德川幕府而逃亡臺灣。此後多年,鄭芝龍在閩海打拼,鄭成功則由其母獨自養育,鄭芝龍所作者,無非是絕少有偷偷去日本與妻子相會一二,留下些銀錢,同時知會些如花房七左衛門之類的朋友幫忙照顧,僅此而已。

這對父子之間的關係本就有所疏遠,甚至到了鄭成功回到老家,與父親的關係也遠不及對其母的依戀。至於後來,鄭芝龍一意孤行,鄭成功苦勸不得,父子親情又與忠君的思想相悖逆,從此自然是走上了“忠孝不能兩全”則“舍孝而取忠”的道路。

父子關係如斯,可卻終究還是父子,清廷對鄭芝龍的欺騙,此刻又如何能夠取信於鄭成功。這一點,鄭鴻逵自是明白,否則哪怕是因廈門一役的錯誤處置,最終遭到鄭成功的排擠,哪怕是選擇了轉交兵權,前往白沙養老也不肯倒向清廷,這裡面並非沒有這這一層的顧慮。

“當貝勒入關之時,父早已退避在家。彼乃卑辭巧語,迎請之使,車馬不啻十往還,甚至啖父以三省王爵。始謂一到省便可還家,既又謂一入京便可出鎮。今已數年矣,王爵且勿論,出鎮且勿論,即欲一過故里亦不可得。彼言豈可信乎?父在本朝,豈非堂堂一平國公哉!即為清朝,豈在人後哉!夫歸之最早者且然,而況於最後者?”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