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時,萬州州城周長四百二十六丈,高二丈,寬一丈五尺。開四門,東門朝陽,南門鎮南,西門德化,北門拱北,東、西、南三門修有月城和門樓。城外掘有一條護城河,長四百九十七丈,寬二丈五尺,深七尺,河上甚至還修了一座石橋連同內外。
若是算起來,這座萬州州城雖非如陵水那般是佔了原本的千戶所城,但是在規模、堅固以及城守建築設定上卻要更勝一籌。
州城之內,八街二市九巷,縱橫交錯,將整個州城的州衙、學宮、城隍廟、關帝廟等重要建築分隔開來。在其間,萬州百姓時代生息繁衍,無論漢人,還是熟黎,所慮者無非是那些動不動就要出來鬧上一鬧的生黎作亂。反倒是這幾年,對比此前的兩百多年倒是多了不少變化,只是這些變化不太讓人舒服罷了。
瓊州一府,北部漢化程度高,範圍大,是故其統治中心自然是在北部。北部在於誰手,瓊州就是哪一方的。這幾年,城頭變化大王旗,瓊州府乃是廣州承宣布政使司下屬的一個府一級行政單位,自然也免不了如省城那般來回來去的變更歸屬。幾次下來,直至去年的時候,繼李成棟反正而今,此間的百姓又一次的把辮子留了起來。倒是那前些天,南面陵水縣的突變,卻是給了此間渾渾噩噩之中填了些許談資。
協守的水師總兵吳文獻自朝陽街直出東門,視線掠過的便是東門市的所在。耳畔,無非是叫賣以及討價還價,其中倒也有幾句或壓低了聲音,或旁若無人,卻盡實在討論著陵水縣那邊的那支“大宋復國軍”的事情。
他不是萬州守將,更管不著萬州州衙的事務,尤其是他這等協守降將的身份素來是最尷尬的,多一句、少一句,多做些、少做些,都是容易引人非議的。哪怕即便不說這個,那件天下奇聞,就算是在他的營中也總能聽到,就好像是戲文裡的故事似的,引人注目。
但是,作為降了清廷的舊明軍,吳文獻怎麼想都覺著他在那些“宋人”眼裡都得是個新附軍的身份,這就更讓他感到煩躁不已。倒是能有這樣的覺悟,還得說是人家彭道臺博學多聞,哪怕是沒有見過大宋是什麼模樣的,但是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這一點在人家的身上是表現得那叫一個淋漓盡致,早前的與會眾人無不是受益良多,在其中給吳文獻帶來些煩躁自然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無傷大雅。
軍中已經被勒令停止議論此事了,吳文獻不想自家的部下們沒事兒就將自身的定位往反派的身上套——這不光是在於會影響士氣,更要命的是一旦真的套上了,自暴自棄還好說,要是出了些不甘心做反派的,再把他這個大帥給宰了,起兵反正,那可就不美了。
剛剛進城,是州衙那邊有請,無非是麾下軍士騷擾民間的事情。若是普通小老百姓也就罷了,州衙犯不著在這麼個用兵的時候跟他一個武將為難,哪怕他只是個協守的降將,連正經的差遣也無。但是這一次,卻是麾下將士偷了本地鄉紳家的東西,甚至在被發現時還動手打了那鄉紳的護院,已經到了州衙不出頭說道說道都不行了的地步。
南面的陵水縣還有亂子沒能平復,知州懼怕那些鄉紳一個不滿,站出來“響應大宋王師”,但也害怕把他惹急了縱兵作亂,乾脆實現派了親信前來說項,無非是做一齣戲給那些鄉紳看看,平復了一下鄉紳們的情緒,彼此也都好向上峰交代。
吳文獻也不想把事情鬧大了,乾脆去州衙,當著那些鄉紳的面兒捱了知州一頓數落,然後勒令他回去管教士卒。不過,鑑於“軍中將士於這大戰在即,不免有些心理波動”,知州決定調撥一些雞鴨魚肉的犒勞一下,也是為了接下來吳文獻更好的配合劉伯祿作戰。
戲碼,無非就是這麼回事,可是走在路上,吳文獻越是琢磨就越是覺著憋屈。他在大明那邊好歹也是個伯爵,李成棟麾下的水師的大將,確實比不過杜永和、黃應傑、楊大甫、郝尚久之流一反正就封了伯爵的,但是怎麼說也是手握兵權的,哪裡受過這等窩囊氣。越想就越是窩火,可他又能怎麼樣呢,難不成還跳反回去做明軍,反正他是已經不太相信明軍能夠翻盤的了,與其跳來跳去,落下個反覆小人的名聲,還不如在清軍這邊先混著,混個富家翁也是好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混,不代表他能嚥下這口氣。沒辦法從那些清廷官員和鄉紳們的身上出,就得回去拿犯兵撒氣。待他回到營中,雞鴨魚肉什麼的還在路上,吳文獻在碼頭的兵營聚兵,當即便下令賞將那些犯兵拉出來杖責。
“大帥,實在是日子不好過,咱們才會出此下策的。看在咱們追隨大帥多年,鞍前馬後的,就饒了我等一會吧。”
帶頭的犯兵大聲叫苦,在場的軍官士卒們無不側目。
再度降了清軍,如他們這些二進宮的“反覆無常”之輩,清軍自然也不會信得過了。在瓊山縣的時候,劉伯祿就是格外的提防著他們,軍餉、軍糧乃至是武器添置和艦船修繕、補充,在這些費用上面無不是卡得甚緊,雖說還不至於餓肚皮吧,但是緊巴巴的日子過得實在難受。
正是因為如此,去年尚可喜手招,他們便立刻跟著杜永和奔廣州去,哪怕是路上可能會碰到林察和陳凱,他們也沒有打算回頭。無他,到了廣州,尚可喜是要用他們的,日子總會好過些,更別說若是賣力氣,讓那位老王爺重拾了信任,那就更別說了。起碼,總比在瓊州繼續這樣強吧。
然而,路上遭遇了陳奇策的突襲,業餘碰上了專業,當即便被打得抱頭鼠竄。憑著夜色擺脫了追兵,但是也和杜永和的艦隊失卻了聯絡。吳文獻琢磨著,再走下去還要面對林察和陳凱,十有八九是一條死路,乾脆一咬牙一跺腳就又帶著船隊直接北上,在沿岸搶了一波百姓,便又調頭回了瓊州島。
並非是想起了劉伯祿的好處,只是不想反正,天下之大,除了此地他們是實在沒地方可去了。而待他們回到瓊州府,比之出發前縮水了一半拐彎的艦隊就更加的不遭清軍和官府待見了,剋扣乃是平常事,艦船和兵員也不進行補充,反倒是劉伯祿得了尚可喜的授意,自行搞了個瓊州鎮下屬的水營,對他們完全是暫且將就養著罷了。
這樣的日子過著,麾下的將士難免要騷擾百姓。在府城那邊,兩千瓊州鎮綠營雲集,他們是不敢的,但是到了萬州,哪怕是劉伯祿其實就在不遠的陵水方向,他們也實在耐不住了。做出擾民的事情為數不少,不過是這一次是捅在馬蜂窩上面罷了。
犯兵求饒,麾下的眾將士們也紛紛為其向吳文獻討饒。這與吳文獻先懲處了犯兵,再用知州贈送的雞鴨魚肉安撫麾下將士的劇本有了些許出入。但是出入了也就出入了,吳文獻早前窩得火也再沒辦法壓得住了,當即喝罵了一番那些討饒的部下,直接讓親兵對犯兵施以杖責,全無半點兒留情。
一棍棍打下去,那些早前為犯兵討饒的軍官士卒們無不心有慼慼。今天是這幾個,下一次沒準兒就是他們,這樣的日子實在難受得緊。
杖責的數量不多,片刻之後,便已結束,吳文獻重新申明瞭軍紀,這時候知州派人送來的雞鴨魚肉也到了,時間恰到好處。一切盡在掌握,哪怕是出了些許出入,吳文獻也按部就班的藉著那些雞鴨魚肉來安撫了一番軍心。豈料,就在這時候,遠處的一艘小船駛來,上面的清軍倉皇趕來,直接叫出了一個讓他無法相信的訊息來。
“大,大帥,港門那裡被明軍艦隊堵了,是林察,林察!”
吳文獻的水師在萬州,具體艦船停泊點卻是在萬州東北的小海。那裡是一處內海瀉湖,面積約49平方公里。湖算不得多深,最淺處才一米深,最深的地方也就是五六米的樣子,原本這裡是就是停泊些漁船的,奈何吳文獻的艦隊幾近打擊,剩下的吃水都不是很深,有這一由陸地包圍的湖泊保護,反倒是對那支不知底細的“大宋艦隊”多了重保險。
然而,現在這重保險卻成了把他的囚籠。小海與大海連同的港門一旦被堵,他便再難以出去了。更何況,堵在港門處的艦隊還是明軍,輔明侯林察的艦隊,吳文獻一旦聽到這個名字,腦海裡的那件“大宋復國軍”的事情便立刻跳了出來,連帶著將一個名字直接頂出了他的口來。
“陳凱!”
喜歡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帝國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