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先生在前面搖頭晃腦的念著,學生們在下面搖頭晃腦的跟著讀,如果把內容換成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的話,也不會有任何違和感的。
“就這麼填鴨式的死記硬背?”
教室裡的讀書聲朗朗入耳,教室外,陳凱隨口問了一句,那個已經掛了府學教授銜的負責官員連忙拱手一禮,一副委屈巴巴的對陳凱作出瞭解釋。
早前的幾年,針對第一批的學員,首先是文字上的掃盲,認識字了,能夠理解文字涵義了,同時輔以簡單的加減乘除,再到《九章算術》等國學課本,以及陳凱透過對翻譯過來的歐洲數學理論以及他的記憶便就的教材,一折騰就是數年下來。
說起來,無非是語文和數學,有代數,也有幾何,甚至還有些歐洲的丈量、測算的新方法,在稜堡的建設以及製造局內的機械營造,這些東西都發揮了一定的效用。奈何,這些都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或者說是本土就已經存在的。但是物理學卻是一個全新的學科,教員自己大多都是死記硬背的那些理論,更別說是學生了。
“那先這樣吧,爾等自行研究,本官騰出功夫來也會過來教授一二。”
“多謝撫軍體諒,多謝撫軍體諒,下官一定組織人手盡力研究出其中的門道來。”
“這怕是很難。”
話雖如此,心中如想來,陳凱卻沒有付諸於口,起碼不能打消人家的積極性。況且,有了理論,萬一有人真的把其中的門道琢磨出了一些來,那更將會是意外之喜,何必多此一舉呢。
希望,反正不大,陳凱也需要時間琢磨,或者說是回憶那些有關的東西來。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因為與此同時他還在忙著廣東的戰事,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分身乏術也是影響進一步發展的一大因素。
潮州質測學堂在潮州城內,出了此處,陳凱便出了南城門,直奔韓江之畔的潮州製造局。
經過了幾個月的發展,從第一臺水力鍛錘開始投入使用,有了第一臺的經驗,哪怕後續的機械大相徑庭,但也總是有所裨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水車滾動,聯動著立軸、連桿、曲柄、絃索、臥軸等互相關聯的零件,活塞式的風箱被反覆拉壓,一張一合之間,空氣便被送入了火爐之中。
提高爐溫,可以縮短冶煉時間,更可以冶煉熔點更高的金屬,風箱的出現加速了這一程序。水力風箱在中國出現甚早,早在東漢年間就已有技術成熟的實用機械,用以幫助鐵業官營以來先後湧現的那一大批規模較大的冶煉爐來提高爐溫。
在此之前,人力或是畜力的鼓風最為盛行,如南澳軍器局那邊,畜力不足,且缺乏合適的水力資源,就只能使用人力來鼓風,將鐵料燒紅了才能靠人力鍛打,哪怕是陳凱靠著分工協作以及提高福利待遇等方式有效的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很多硬性的東西卻由於技術的限制而導致生產效率的受限。
南澳軍器局如此,現在的中左所軍器局也還保持著那裡的生產模式,只是變了一些規矩罷了,很多基本的硬性生產條件是並非官僚一拍腦門就可以改變得了的。
這東西,不稀奇,中國的水力風箱比歐陸的要早上一千多年,期間逐步發展。宋代,水排的皮風囊為活門式木門扇所代替;明代,木風扇又為活塞式木風箱所代替,在結構上一個比一個進步,促進著中國古代的冶煉行業的發展。
陳凱眼前的這一架就是本土的技術,另外還有一架在另一處,是使用歐洲傳來的技術。兩者孰優孰劣,還有待斟酌,但是潮州軍器局的存在就是為了讓技術能夠投入使用,所以先期多打造一些不同形制的也是大有必要的。
“撫軍,這就是您上次提過的水力鏜床。”
在風箱的鼓動下,火爐中的烈焰,其顏色很是喜人。陳凱看過了兩處水利風箱,由丁有儀引領著來到了下一處工坊,內裡是一臺由水力驅動的刀具,以刀具為正空原點,透過轉動實現孔加工作業。
陳凱知道,這種水力機械現階段是用來打磨炮膛內部,確保其內部光滑,降低炸膛等危險的產生的。
這種東西,不似水利風箱那般中國早已有之,在此之前,包括南澳軍器局那裡的鑄炮工匠,比如那位老師傅他們都在使用人力的鏜刀來打磨製造完成的火炮內壁,這樣不僅耗時耗力,也很考驗工匠的技術,假如在打磨時一旦出現紕漏,很可能會直接導致炮管的作廢,此前幾個月的辛苦就全部白費了。
水力鏜床比較穩定,對工匠的技術要求較低,至於速度,更是快得難以想象,就是刀具的耗費也更快了,但是在快速打磨的好處之下,這也就不叫什麼事兒了。
丁有儀一揮手,工匠便操縱著機械當眾向陳凱展示起了水力鏜床對炮管的快速打磨。內裡是什麼狀況,陳凱看不清楚,也無法透過觸覺進行評測,但是隻看那刀具的運轉速度,再聯想起當年在南澳軍器局裡那老師傅的徒弟用鏜刀一點點兒費力的打磨,只要一個對比就足以說明情況了。
“很好,諸君做得非常好!”
轉了一大圈,看過了這幾個月來的成果,陳凱頓覺著他在香港島、在陸豐的努力沒有白費。水力機械遠比人力或是畜力更有發展前景,哪怕是在這樣的時代、這樣的技術水平之下也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產能。
對此,製造局的官吏、工匠們也無不心生振奮。陳凱當年一手締造了軍器局,實現了武器產能在閩粵兩省對清軍的反超,大規模、成批次裝備部隊的軍服、長槍、腰刀、藤牌、藤盔、火銃、火炮、火藥以及其他的武器裝備,這些都極大的提升了明軍的戰鬥能力,在最開始的那一連串針對潮州土寇的進剿之中,憑著甲堅兵利,很是佔了不小的便宜。甚至是在對抗清軍時,也並不存在其他明軍或是義軍的那些諸如武器、防具不如人而導致的不必要的傷亡和失敗。
陳凱憑著軍器局成為了鄭成功麾下最得用的幕僚和級別最高的文官,當然這裡面也不乏其人在其他方面的努力,但是軍器局是一切基礎,這卻是毋庸置疑的。而現在,他要了一個製造局的名目,卻又在締造著另一個傳奇,他們無不是這個傳奇的參與者。
“這還僅僅是個開始,從今天開始,這些水力機械不需要打造武器什麼的,本官要爾等用它們製造出更多的機械來。只有機械製造機械,才是真正的工業化!”
喜歡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帝國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