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帝國再起 > 第十四章 新官上任(下)

第十四章 新官上任(下)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漢末董氏臣 重生:我的開元十年 陛下,您就反了吧! 血染軍魂 從影視劇裡當配角開始戰鬥 星際魔女逆襲 三國雷神 我真不是亮劍楚雲飛 鰥夫十六年 大唐風后 盛唐之刺遍江湖 異星蠻人傳 大宋第一提刑官 烈陽皇朝 一起扛過槍 羅馬奴隸主 回到大明當崇禎 亂世逐流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抗戰烽火之護國系統

鐵匠是個力氣活兒,鋪子裡,小兒子拉動風箱,火爐裡的火焰便隨著呼嘯聲而起。陳凱以前聽人說過,說是古代鐵匠能夠根據火焰的顏色來判定溫度,這個金錢豹子顯然是對此有一手。根據爐溫,金錢豹子有節奏的控制著他兒子拉動風箱的節奏,鐵料在火焰中慢慢的變紅,待到鐵料明亮如燈,他便左手持著鉗子將鐵料夾出放在鐵砧上,右手持著小錘敲在了一點上。

金錢豹子小錘敲擊,緊接著他的女婿便雙手握著大錘敲在同一個點上,清脆和悶響此起彼伏,赤裸著上身的鐵匠們的汗水噼裡啪啦的飛濺之中,原本條狀的鐵料也在不斷的敲擊中慢慢的變了形狀。

“加熱、鍛打……”

陳凱一邊默默的記錄著籠統的流程,一邊思考著其中的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毛筆的墨在高溫的環境中漸漸乾涸,陳凱側過頭,正待去再蘸些墨水,豈料原本捧著硯臺的雜役卻變成了那個叫做王富貴的監工,此刻更是對著他點頭哈腰。

“王監工,你是監工,不是雜役。”

“稟告參軍,小人只是想時時聆聽參軍教誨。”

王富貴一臉的諂媚,陳凱卻是啞然失笑。眼見於此,他便笑著對那監工說道:“教誨嘛,本官倒是有一句,不知王監工有沒有興趣聽聽?”

“小人謝參軍教誨之恩。”

“那麼王監工聽好了,本官相信,分工協作,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公務才能完成得更好。”

陳凱說罷,也不去蘸墨,只是站在那裡看著他。王富貴細細品味著陳凱話中的味道,卻也很快就反應了過來,連忙向陳凱道歉,並且就近找了一個雜役過來負責捧著硯臺跟在陳凱的側後伺候。

“你是個聰明人,好做。”

王富貴倉皇而去,陳凱笑著搖了搖頭。既然負責軍器工坊,培植親信自是必要的,但是如這等人物,尤二得勢時依附尤二,當他壓垮地頭蛇後便毫不猶豫的過來獻媚,陳凱卻提不起太大的興趣,至少不會讓這等人成為核心親信。

插曲過後,陳凱蘸了蘸墨,再轉頭時,一根槍頭的大致輪廓便開始顯現了出來。中國古代,槍頭的大小趨勢是越來越小,到了明清時,軍中流行使用的便是那等槍頭形似柳葉的柳葉槍。

這樣的槍頭,長度大約是三到四寸,其中槍刃更是隻有一寸五分左右。相較之下,陳凱在電視劇和電影中看到的那等,則多是為了視覺效果而刻意為之的。這樣的長度,重量自然一般也不會超過一兩,厚脊薄刃,如明中期著名的軍事著作《陣紀》中記述那般“槍鋒須短利而輕,以不過兩為率”。

鍛打還遠遠沒有結束,條狀的鐵料還在慢慢的變形。陳凱觀察了好半天,才開口向湯全有問道:“槍頭不需要開鋒吧?”

聽到陳凱問話,湯全有連忙停了下來,拱手回道:“回參軍的話,槍頭只要開刃即可,倒是打製刀劍時是要開鋒的。”

“哦。”

一把長槍,一般分作槍頭、槍桿以及鐏這三部分。槍頭和槍桿,好說,鐏說白了就是槍頭尾部用以固定槍桿的套子,這東西一樣是由鐵匠打造。陳凱看了看槍頭的打造工作,大抵了解了工序,鐏的部分還需要一些時間,他便轉過頭去木匠棚子那裡觀察槍桿的製造。

木匠棚子比之鐵匠鋪子還要簡陋,不過是兩個用竹木搭起來構架,上面鋪上茅草的簡易所在罷了。陳凱走來過,那些木匠亦是如鐵匠一般放下手上的工作行禮,隨後才在陳凱的又一遍解釋過後才勉強恢復了原狀。

“怎麼都是竹子,沒有白蠟杆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一次,陳凱比剛剛要更早的冒出問題來,他分明記得以前在網上看書,都是一口咬定白蠟杆才是製造槍桿的最優選。這種慣性思維使得陳凱的潛意識中便認定了竹子做槍桿沒有白蠟杆高大上,此間亦是立刻就問出了口。

“回參軍的話,軍中槍桿都是用竹子的,只有民間習武之人才會用白蠟杆做的槍桿。”

木匠的回答並不盡然,明時軍中並非沒有使用白蠟杆作為槍桿的軍隊,比如石柱土司的白桿兵便是如此。

但是,白桿兵在軍中本就是特例,甚至在《滿洲實錄》中關於白桿兵武器的記載也只用了一句“執丈五竹柄長槍利劍大刀”的用詞,石柱土司是否真的攜帶白蠟杆列陣對抗滿洲八旗,其中本身就存在著不小的爭議。

若論材料屬性,《手臂錄》中更是稱白蠟杆為棍材,乃是因為其堅而不硬、柔而不折、柔韌性強,且有較強的自然拉力,顯然是適用於民間武術家藉此來更好的施展自身武學造詣。事實上,就連白蠟杆是極佳的槍材這套理論本身就是後世的武術家們提出來的,在明清以及明以前則並不被軍中所認同。

軍中使用,多為竹子和其他更加堅硬的木材。如《陣紀》、《長槍法選》、《武備志》等著作中都曾提及過,槍桿在南方一般是用竹子的,而且最好是選用苗竹,還要經過特殊的加工,到了北方為防其乾裂,更要用絲筋纏扎,但最好還是使用諸如稠木這樣的木材,乃至是積竹木柲這樣的複合型材料。

聽了木匠笨嘴拙舌的一番關於材料質地的解釋,陳凱的汗珠子登時便落了下來。這等謬誤,及早發現還是最好的,他負責管理軍器工坊,日後若是真的用了白蠟杆做槍桿,被人恥笑還是其次,因武器的戰場實用性低於清軍而害了大批將士的性命,那才是真的壞了大事。

竹子自成一體,無需如木料般還要將原木進行分解加工才能得到合適的粗細。木匠們在砍伐時就瞅準了粗細,此刻截出了大概七八尺的長度注),對其進行必要的打磨過後便可以穿孔固定槍頭和紅纓。

在廠區裡轉了一下午,到了下工的時辰,工匠們也先後都完成了平日裡的額度。陳凱讓監工檢查完畢,確認了質量後便將其封存入庫,隨後則把所有工匠都重新聚集在了小院之中。

“十七個工匠,二十幾個衛兵,工人還沒有保安多,也是醉了。”

工坊裡的工匠有師傅和學徒,也可以分為鐵匠和木匠,這已經很是原始的了,至少陳凱沒有看到諸如鳥銃工匠和鑄炮匠這樣的“高科技人才”。不過,一切從頭開始,一點點兒的發展壯大,也未嘗不是一件樂事。

此刻,太陽已經開始偏西,天色亦是漸漸的昏暗下來,陳凱沒打算耽誤太多的時間,便大聲的向這些工匠宣佈了一件讓他們難以置信的事情。

“本官今日初來到任,但是諸君的努力卻無不看在眼裡。為表嘉獎和勉勵,明日休息一天,後天一早,照常上工,解散。”

注:軍中長槍長度說法不一,但是根據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顯示,從秦時的戈到後世軍中用以臨陣搏殺的長槍一般都是在2.10到2.60米之間,換算下來就是七八尺的長度。再長的不是沒有,一丈兩尺、一丈五尺甚至是兩丈開外的都是存在的,而且為數不少,但這些武器由於過長會影響到士卒的技戰術動作,所以大多是用來拒馬或是守禦的,而非臨陣搏殺。說到底,用處不同,長度自然會有區別。

喜歡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帝國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