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無需多禮,坐著回話即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學生遵命。”
稍作寒暄,鄭成功又詢問了一些陳凱的私人問題,比如父母,比如婚配,陳凱一一作答,總得便是突出一個孤身一人。甚至在父母的問題上,他也沒有繼續編造,藉以博取鄭成功的同病相憐之情,只是力求簡單好記而已。
很快,這些關心過後,鄭成功便直言不諱的說道:“先帝殉國,閩粵兩省為虜所據,本伯起義兵於南澳,實感勢單力孤。今得陳先生萬里來投,喜不自勝。陳先生初到,本該休息幾日,以盡地主之誼。然則國事多艱,還需我等再接再厲。本伯冒昧,敢請陳先生據實相告,所長為何?”
誠如鄭成功自稱的那般,勢單力孤,實力孱弱,現在正是求賢若渴的時候。陳凱很清楚,這個求賢若渴,根本不是沽名釣譽的那種,而且切切實實的急需有才能的人士為其所用。而且更重要的是,陳凱既然不遠萬里南下,總應該是有些本事的。有了這個期待,此間稍顯急切,但也無可厚非。
“國姓爺之恩遇,學生銘感五內。只不過,學生自問手無縛雞之力,肩無扛柴之骨,實在惶恐萬分。”
聽到這麼一個答案,鄭成功登時就是一個措手不及。怒意在心頭油然而生,但是當他注意到陳凱不光沒有起身行禮致歉,反倒是面露微笑的與他對視著,當即便是一個恍然大悟。
“先生自稱手無縛雞之力,肩無扛柴之骨,那麼就是腦有深思之智了?”
“不敢妄稱才智二字,無非是平日裡喜好胡思亂想,腹中有些入不得大雅之堂的雜學罷了,實不知如何能為國姓爺效勞。”
陳凱自信十足的說完這番話,鄭成功亦是眼前一亮。他此番冒著激怒鄭成功這個暴脾氣的風險,一力強調手無縛雞之力,並非僅僅是為深思之智做鋪墊,更多的還是他根本就不想早早的在鄭成功麾下參與軍事。
對於陳凱而言,喜好歷史,因此在這個時代能夠看得更加全面,這是莫大的優勢。但是,史書記述混亂、內容缺失,後世人穿鑿附會,尤其是光靠著記憶,他對於很多細節的東西其實稱不上太過熟悉。尤其是鄭成功早期的軍事行動細節,由於規模較小、勝率也不是很高等緣故,於陳凱而言更多是隱藏在歷史的迷霧之中。
從現代而來,陳凱對古人卻並不敢有任何輕視之心。尤其是對那些能夠在歷史上留名的人物,他們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並且獲得成就,本就當是有過人之處。陳凱並不認為他多了些歷史知識就如何了不得了,更何況對於鄭成功起兵抗清初期的一些東西他的認識本就模糊,既然在這方面幫不上忙,還不如安下心來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只是在那裡如何才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對此陳凱亦是沒有絲毫頭緒。
和陳凱一樣,鄭成功也不知道到底把陳凱用在什麼地方更為合適。他現在人才緊缺,自然想的是如何發揮更大的效用出來。原本做的最壞打算,乃是陳凱其人並無什麼才智,亦有文案之事當可以勝任。現在陳凱既然顯得自信心十足,倒是讓鄭成功有些猶豫了起來。
“不如這樣,國姓爺遣人帶學生在相關的地方轉轉,學生需要實地考察一番,或許可以想到能夠對國姓爺有所裨益的辦法也說不定。”
初到一個新的區域,要先做相關考察方可定下營銷策略,這是最基本的,陳凱當初學過,也在職場上實踐過的,如今道理沒變,同樣是學以致用。
“既然如此,那本伯便親自陪陳先生,嗯,考察考察好了。”
鄭成功親自陪同?
這麼大的面兒,陳凱當即便有些受寵若驚:“國姓爺日理萬機,學生實在不敢勞動大駕。”
“無妨。”
鄭成功搖了搖頭,繼而斬釘截鐵的說道:“大事已經定下,細節處自有眾將分擔,本伯也想親自聽聽陳先生的高見。”
喜歡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帝國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