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水池是由整段的枯木挖空大半樹身所成,這些東西,都有很長很長的年月了。
沒有長時間的生成,也難以形成如此的規模。
假山背後,是兩間小屋,屋與樹已經渾然一體,屋的木牆壁上,還生出很多枝葉出來,顯得生機盎然。
門窗大開,不知道是小雷和張慶文開啟的,還是原本就是這樣。
一間屋子像是禪房,或者是茶室,屋中間是一個紅木小矮桌,桌上是一套紫砂壺,造型古樸典雅,一看就是明代的風格。
沒有凳子,圍桌有四個草蒲團,地板很光滑,是精心打磨過的,露出木板的紋理。<aiprotected]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對面是一扇窗,窗戶也已經推出去,視野開闊,可以看到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
靠牆有一個木的方形博古架,上面居然碼著很多線裝書,屋裡透出一股墨香和書香。
我看了一眼那些線裝書,都是手抄佛經。
字是小楷寫就,端莊正式,但缺乏靈動感,似乎是一個孩子練習著寫的。
書也是自己裝訂的,但是,明顯要比仙台書館裡的書裝幀得要差一點。
在博古架對面的一面牆上,開著一個門,通向另一間屋子。
屋裡最顯眼的是一張木床,那床令所有人都歎為觀止,他們都說沒見過,簡直就是一個小房間,正是古代的那種大戶人家所用的“千工床”。
“千工床”,顧名思義,是需要一個技藝高超的木匠製作一千天、差不多需要三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
目測那床的歷史至少有一百多年,應該是清代中晚期的風格,雖然材料不是名貴的紅木,但雕工做工都極盡繁雜,所有的外立面都雕刻有精細的花紋。
我暗暗吃驚,這床究竟是在這上面做好的,還是從山下抬到這裡來的?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不管哪種方式,僅運輸一項,都要頗費周折。
我正在思索,忽然一束光跳出來,正照在那張“千工床”上!
原來,是侯果果開啟了強光手電筒,她好奇地看著眼前,嘴巴張得大大的——她肯定也沒見過這種古代傢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玉拉了她一把,指了指她手裡的手電筒,她趕緊關掉,小聲說:
“對不起對不起,我又聞到了那股氣味,而且越來越濃厚了,彷彿它就在面前一樣!
所以情不自禁地拿出了手電筒——
這是什麼?是床嗎?怎麼像個房子一樣?”
我對她簡單說了“千工床”的製作工藝,她讚歎道:“我們古代的匠人太了不起了,一張床都做得這麼精緻!”
我心說,你師父那裡的傢俱更厲害,那個黃花梨香案和紫檀桌椅,材料名貴稀缺,兩件都輕鬆過億。
但我沒說出來。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參觀”完這兩間屋子,我們又回到院子。
這個平臺上,在這兩間屋子的斜對面,院落的邊緣,還有兩間小屋。
我們又悄悄走過去細看,一間屋裡放著一張像小床一樣的平臺,空無一物,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一間小屋裡面堆放著一些工具,鐮刀、鋤頭、鏟子等農具。
屋裡角,放著幾個罐子,我掃了一眼,感覺很面熟,仔細一想,我想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