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花想了想,臉上露出憧憬和嚮往,突然插了一句話:“大師,那她一定是個仙子吧。”
弘雲法師沒有說話,繼續往前走。
又走了一段路,他又停下來。
我很快也看到了,這一塊的石壁上有些字跡,字跡清晰,很好辨認,我認出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這句子好熟悉啊,可一時又想不起來出自哪首詩。
就繼續往前看,上面寫著“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我還是沒想起來,再往前看了一行,“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塔讀
到這時,我才想起來,這是那首著名的唐詩《春江花月夜》!
弘雲法師站在詩的中間,把詩從頭到尾細細看了一遍,說:“魯施主可識得此詩?”
陳小花說:“冰哥,這首詩,是不是藤原敏行辦公室裡掛著的那一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對,是同一首詩。”我點點頭,說,“這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因為影響很大,很多人都會背誦,我也很是喜歡。
不過,這首詩在當時以及後世,並不出名。
可能是因為當時寫詩的太多,大腕大牌也很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孟浩然、王勃、李商隱……著名詩人燦若星河。
再加上傳播渠道太狹窄,用現在的話說,流量都給了那些名人。
所以注意到這首《春江花月夜》的人並不多。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但從清末學者王闓運評價其‘孤篇橫絕,竟為大家’之後;
緊接著,民國大師聞一多先生也稱其‘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人們才發現此詩的文學藝術價值。
我個人認為,這可能與國人的審美變化有關。
過去求精求短,文人墨客都追求傳世精品,字斟句酌,一字千金,字字精品;
而現在則貪大求洋,喜歡長的,掛在書房或者辦公室很豪氣。
哈哈,我是亂說了。
其實是因為後來人們的閱讀慾望更加豐富了。
短篇已經不滿足人們的需要,人們喜歡長篇……
不過,看這書寫的痕跡,似乎是與前面那畫壁畫的是同一個人。”
“你的說法也有一些道理。”
塔讀
弘雲法師點點頭,說,“更夐絕的宇宙意識,一個更深沉,更遼闊,更寧靜的境界……”
我知道,他說的,正是當年聞一多先生對《春江花月夜》評價。
他看著那首詩,反覆吟哦著這句話,過了好一會,才又移步前行。
再往前,石壁上便再沒看到畫或字。
連那兩個尼德霍格會的人也沒有看到,不知道去了哪裡。
我已經看出來,弘雲法師原來並沒有想要走這條路的,自從看到了他們和壁畫,才臨時改變了路線……
喜歡恐怖時空請大家收藏:()恐怖時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