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太昌側過了臉,還用手擋著光,說: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把手電筒移開,我就對你說。”
我把光柱打在他們腳下,彷彿用光劃出了我和他們之間的安全距離。
他們的人都隱入了黑暗裡。
只聽餘太昌說:“你聽說過和氏璧的故事嗎?”
我說:“聽說過,不就是一個歷史故事嗎?人人都知道——”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人叫卞和,他有一種本事,能認識玉。
有一天,他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玉璞,也就是一塊玉的原石。
卞和拿著璞玉想獻給楚厲王,楚歷王命玉工檢視,玉工說那是一塊石頭。
厲王很生氣,以欺君之罪砍下了卞和的左腳。
厲王死後,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拿著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是石頭,武王又砍下了卞和的右腳。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後來文王即位,聽說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眼淚哭幹後又哭出了血。
文王派人詢問,卞和說:“我不是哭自己被砍去了雙腳。
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
忠貞之士被汙為欺君之徒,
無罪之人卻受到刑辱!”
最後,文王為他的堅持所感動。
命人剖開這塊璞玉,果然是稀世之玉,便命名為和氏璧。
“這個故事後面還有故事,而且比和氏璧更加精彩。”
餘太昌緩緩地說:“這就是秦始皇傳國玉璽的故事——”
秦始皇傳國玉璽,一直被視作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信物,故而成為歷代帝王追捧的寶物。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在有記載的年份裡,秦始皇傳國玉璽的流傳還是有序可查的:
秦破趙,得和氏璧,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李斯用小篆雕刻傳國玉璽,正面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於其上。
秦子嬰元年公元前207年)冬,沛公劉邦來到灞上,嬰跪捧玉璽獻於咸陽道左,傳國玉璽到了劉邦手裡。
為了顯示自己得到了天下,劉邦還給玉璽改了個名字,叫“漢傳國璽”。
後來,外戚王莽篡權,玉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
王莽派他的堂弟王舜來索要,太后一怒之下把玉璽扔了,摔破了一隻角,王莽讓工匠用黃金鑲好了。
沒多久王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到玉璽,獻給了漢光武帝劉秀。
但東漢末年,玉璽失蹤。
到漢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在城南甄宮中一井裡得到玉璽。
孫堅如獲至寶,將其秘藏於妻吳氏處。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後袁術拘吳氏,奪得玉璽。
袁術死後,玉璽重歸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