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遊之這人野心十分大,戶市商會不過踏板而已,他被我步步緊逼,示弱之餘又在背地裡搭上了冀南郡新上任的郡首。”
南堂三郡的長官無一不是永樂帝心腹,如今冀南郡這位顧大人可以說滿門是都是永樂帝的心腹。顧大人是天京吏部尚書顧公梅之子,名喚顧州,今年不過弱冠,去年科考之時連中三元,據說永樂帝愛重其人品文采,特封了這人做冀南郡的郡首。顧州青年才俊,年紀輕輕又擔此重任,不知惹紅了多少人的眼睛。
“顧州?”楚雲暖不曾見過顧州,卻也聽過他不少傳言,她心知謝遊之是趙毓泓的人,而顧州如此幫他,那不也就是說明顧州同樣是趙毓泓的人。
唐夢瑤似有心事,眉宇間有些若有若無的憂愁,“顧州有一同胞妹妹,叫做顧蘭,南堂時她與謝遊之一見傾心,謝遊之藉著顧蘭這一陣東風,搭上了顧州這條大船,借顧州之手打擊了很多小世家。謝遊之的目的——在南堂世家。”
她當日離開南堂其中固然有送妹妹出嫁的原因,然另一個原因卻是因為謝遊之。當日她收到楚雲暖命令,全力對付戶市商會,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開始與謝遊之有了接觸。謝遊之與南堂其他人不同,從一開始就沒有帶著貶低的目光去看待她,真真正正將她看做一個對手去看待,一來二去她也就對謝遊之惺惺相惜起來。謝遊之曾經對她表達過愛慕之意,她因自卑並沒有答應,謝遊之只說給她時間考慮,不過三天,就傳出他和顧蘭定親的訊息,這本來也沒什麼,她知道自己這輩子是不可能再嫁人了,只不過是感嘆一番就過了。後來顧蘭也不知從哪裡得到的訊息,三番兩次上門侮辱她,她也不是好欺負的,壓根兒就不怕她的身份背景,當時就怨懟回去。第二天謝遊之就上門了,為顧蘭出氣之餘還說願意納她為妾。
她當時就覺得自己瞎了眼睛,怎麼會覺得這人不錯。
“顧州和謝遊之曾經來找過我,這兩人想趁著你不在南堂的時候,聯合我一起架空你的權利。”
顧州當時用著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臉,說她只要同意,他便說服妹妹和她共侍一夫。唐夢瑤只覺得啼笑皆非,這怎麼可能,她唐夢瑤一身驕傲,哪怕是在千波湖被人毀了貞潔,依舊是唐家的大小姐。與人他人共侍一夫這就罷了,還是為妾,她便是死也不願意的,當時就回絕了。最讓她覺得傷心的地方不是顧家兄妹,而是謝遊之,從一開始她就沒有看清楚謝遊之的真面目,這人接近她不過另有所圖,她貪戀謝遊之給她的點點溫暖,多次給予他方便。
是,她願意被他騙一次,卻不願意被他騙一輩子。她是世家女,有自己的驕傲,此生就算如何喜歡一個人,也絕不會卑躬屈膝、奴顏媚骨。再者說了,顧州和謝遊之的主意打錯了,楚雲暖就算是人不在南堂,楚家勢力也不是其他人可以動搖的。
世家商會,不過是一個工具,將楚氏一族勢力合理化的工具而已。就算是她同意謝遊之的做法,讓他們掌握了這個世家商會,也不可能架空楚氏一族。
“謝遊之賊心不死,我引狼入室,再沒有資格出任會長。”唐夢瑤請辭,“我此番前來,一是道謝,二是請罪。”
唐夢瑤固然沒有說實話,但是該說的也就說清楚了,她隱藏的事情估計事關自己的隱私。楚雲暖也沒有興趣刨根問底,她更關心的是另一件事情——顧洲。
顧洲在南堂南想要奪取世家的力量,她大致推測是為了趙毓泓,細想卻不對勁,顧州是保皇派,只要他安分守己的,無論日後登基的是誰,顧家自然可以高枕無憂,他又如何會參與到奪嫡之中,而且支援的還是趙毓泓。若說他是為了爭一個從龍之功,那未免太不切實際的,畢竟京城中此比趙毓泓身份更有力的皇子多的是,比如裴德妃的三皇子,劉惠妃的四皇子,孫賢妃所出的五皇子,亦或是嫡長子雍王。這幾個人,無論誰都比趙毓泓更有機會。
那麼,顧州背後的人是誰?
楚雲暖靈光一閃,腦子裡猛的就浮現一個人出來。
前些日子入宮陪永樂帝聊天的時候,曹德慶曾和她說過幾句似是而非的話,其中有一個就是關於吏部尚書顧公梅的。在永樂帝未登基之前和顧公梅有八拜之交,永樂帝曾戲言顧公梅若有子,定收其為義子。
也就是說,顧州背後人是永樂帝。
從頭到尾,永樂帝都不曾放下要對付世家的心思。
別看這段時間永樂帝對她溫言溫語的,時常召她入宮,恩寵有了,可也叫她沒有時間去檢視南堂的事情。
“你不必內疚,不是你也會是其他人。”楚雲暖的腦子清醒得很,顧州和謝遊之兩人不過是相互利用,最後目的都是南堂世家。
“楚家主,此事你想要如何解決?”
若顧州背後的人是趙毓泓,她有一百個辦法叫他捲鋪蓋走人,可惜他背後的人是永樂帝。“我就算是不在南堂,那些世家也未必敢和謝遊之合作。至於這顧州,他在冀南擔任郡守之時,我還未見過他,都說強龍不壓地頭蛇,也該是時候叫人去提點他一番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南堂世家素來官員井水不犯河水,顧州初來乍到便想在她頭上動土,就算不能怎樣他,至少也得叫他知道,南堂是誰的地盤。
“你心裡有數就好。”說完這句話以後,唐夢瑤就沉默了,楚雲暖看著她,“你是有什麼心事嗎?”?
“聽說太子薨了?”唐夢瑤問出這句話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可笑,她不自覺苦笑一聲,她當時在知道這個訊息的時候是有些震驚的,當初在九原府的時候她對趙毓宸也只是虛以委蛇居多,就連當初她為他擋那一劍,不是真心救他,更多的是因為自己的算計。
“我們人人都在算計他,他對我其實真真正正的好,從一開始的時候他未必就不知道,我接近他是有目的的,他看我可憐,故此才順水推舟的。我自知身份低微,是不可能去祭拜他了,只想著能送葬的路上送上他一程,也算是謝過他當日九原府對我的維護之恩。”
楚雲暖當日是看不起趙毓宸的,覺得此人胸無大志,然而聽唐夢瑤這麼一說,她覺得趙毓宸未必本事不高。永樂帝生性多疑,他又坐在太子的位置上,毫無建樹定然能安安穩穩,若是他像其他兄弟一樣,胸有溝壑、有大謀略,永樂帝對他又豈會如此恩寵有佳。楚雲暖搖搖頭,覺得自己當初實在是太過自視甚高了,宮中長大的皇子又有哪個會是蠢材呢。
唐夢瑤離開了以後,天色很快就陰沉下來,噼裡啪啦的雨水連成一線,水氣撲面而來,帶著冰涼的感覺。
暮靄沉沉,黑壓壓的烏雲就像是壓在頭上一樣,無端端叫人煩悶,楚雲暖站在迴廊上,伸出手去接廊簷上滴下的雨水。她原以為她來了天京城,永樂帝會放下對南堂世家的戒心,現在看來,他放是放下了,可依舊想要除掉世家。早年楚氏一族還是南堂王,為了不讓皇室忌憚,已經主動退了一步,自願從三藩中退出。而現在,南堂又是主動退了一步,宋家將聖賢書院拱手相讓,她願意到天京為質,永樂帝卻依舊如此步步緊逼。
世家,退一步是死,進一步也是死,
楚雲暖眼波深沉,既然永樂非得死咬著不放,那她也只能給永樂帝找些麻煩了。
太子喪事一過,就是五月了,五月裡好日子較多,上個月被耽擱的親事也在這個月籌辦了起來,從月頭到月尾,京城各處都是喜氣洋洋一片。唐夢鈴的婚禮也是在這個時候舉辦的,由永樂帝親自主婚,給足了寧王夫婦面子。
前頭才參加完唐夢鈴的婚禮,陽阿公主的請帖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送到楚雲暖手上的,陽婀公主是永樂的胞妹,她是清河郡主生母。當年永樂帝登基之時,兄弟姐妹幾乎殺了個乾淨,只留下陽婀公主這個一母同胞的親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