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踐在鼓動楊也彬把司亨醫院轉為民營醫院的時候,心裡沒有任何把握。
按照政策,司亨醫院既可以移交給地方,也可以選擇走民營化的路子。
很多企業辦醫院都選擇移交給了地方。
移交之後,一些醫院無法適應生存環境的轉變,業務開展非常困難,50張床位以下的醫院,抓住了設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順風車,就地轉型為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主攻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有的醫院規模不大不小,轉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規模太大,作為城區二級醫院設定又條件不足,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大醫院不收的病人,他們收了,勉強維持下來。
姜明踐設想中的司亨醫院,應該走民營醫院的道路。這條路雖然難走,但是有政策做支撐,把司亨醫院做起來,應該不成問題。他有信心。安如見那一套,他都會。
姜明踐要找到強大的資金後盾,才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
小鎮這幾年變化挺大的。馬路上不再泥水飛濺,兩邊的房子貼了牆面磚,有的還用了大理石,顯得很氣派。
姜明踐此行,就是要跟父親商量接盤司亨醫院的資金問題。父親在手頭有錢是不錯,但那點錢在司亨醫院面前,杯水車薪。他需要更多的錢,讓司亨醫院成為自己人生第一個實體。
姜明踐把想法向老薑和盤托出。他有些激動地描述司亨醫院的未來,規模雖然沒有竣肅醫院大,但所有的醫療裝置都要是最先進的,竣肅醫院ct是普通的,司亨醫院要引進螺旋ct。竣肅醫院的彩超是普通的,司亨醫院要引進四維彩超。
老薑被姜明踐描述的光明未來激動的一愣一愣。老薑問:“小子,你岳父知道這個想法嗎?”
“當然知道,”姜明踐陶醉在美好的虛構中,“他是老古板,思想還沒轉變過來。”
老薑很認真地想著兒子的提議。
在鎮上,人家都說老薑都投資家的腦子,想問題歷來都是權衡利弊,結合當前大環境,常常會問自己:遇到困難了怎麼辦?大方向是對的還是錯的?所有的問題都想清楚了才動手。
老薑的生意經就是“跟著趨勢走,吃香喝辣全都有。”
想了很久,老薑說:“小子,你對未來的描述很有吸引力,但是,這個專案做不了。”
被老薑潑了一盆冷水,姜明踐愣住了。
“聽我說,你別急著辯解。”老薑喝了一口茶,開始了他的長篇大論。
在老薑看來,醫院是公益事業單位,不管是盈利性還是非營利性醫院,都是直接跟人打交道的職業。人體結構複雜,很多疾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攻克。現在,人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醫療和健康的要求也會相應提升,所以,國家才會出臺政策,鼓勵社會資本辦醫。這是時代大趨勢,是必然的。
具體到司亨醫院,此事不可行。
老薑分析,主要是融資成本太高,回收成本很困難。醫院業務範圍受限制,過去主要依賴司亨集團才得以生存,一旦脫離了司亨集團,病源沒有,撥款沒有,全部要靠自己。在競爭環境不明朗的情況下,投入大量資金,風險很大。
老薑分析完畢,看著姜明踐,說:“我認為,這件事萬萬不可做。如果你想創業,我支援你,隨便選個賺錢的行當,千萬別接手司亨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