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醫保辦簽約受挫,何冼德的話中也流露出許多不滿,楊也彬的心情陰暗了很久,晦澀了很多。
司亨醫院何去何從,是楊也彬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再糊塗的院長,在醫院面臨移交地方管理的時候,也不能迴避這個問題。矛盾肯定有,難度也不少,但是發展才是硬道理,用發展去解決矛盾才是正確的路徑。
楊也彬反覆思考,怎麼發展?去醫保辦門口搞義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就算賀江運能回心轉意,簽了這份醫保協議,醫療技術跟不上,服務跟不上,居民不買賬,沒人來看病,終歸是一紙空文。
想起義診這事,楊也彬覺得自己在醫院管理上的幼稚。他在心裡悄悄拿自己跟安如見比,拿司亨醫院跟竣肅醫院比,相形見絀。自己這個院長,還沒有領悟到醫院管理的精髓,幹了十多年,也還是個門外漢,比不上安如見這個年輕人思路活辦法多。
楊也彬上次跟安如見交流,僅從竣肅醫院在人才引進上的力度,就值得司亨醫院好好研究。能否效仿不說,改變觀念是進步的關鍵。
楊也彬安排辦公室主任對接竣肅醫院,自己要帶人去竣肅醫院學習考察。
辦公室主任以為自己聽錯了,站在走廊上追問一句:“楊院長,您說的竣肅醫院是安如見現在供職的醫院嗎?”
楊也彬表情嚴肅地肯定。辦公室主任的還是將信將疑,自顧自地說:“人家是民營醫院,有什麼好學習的?”
楊也彬瞪了辦公室主任一眼,“砰”地關上辦公室的門,心裡罵道:腦子這麼不開竅,到時候交給地方,醫院到哪裡找病源?
外出考察學習,楊也彬再一次暴露了自私本性。司亨集團公司有規定,一次考察學習人數不能超過10人。楊也彬拿著名單比較來比較去,將醫務科科長何冼德的名字劃掉,添上楊雪關的名字。
楊雪關內心不願意去搞什麼學習。這樣的學習,她去過太多次,一家民營醫院有什麼好學習的?自己懷著孕,路途這麼遠。深層次原因是她不願意與安如見碰面,何況姜明踐在場。
名單公佈出來,10個人中,楊家佔了3人,醫院又有人開始議論,說什麼的都有,難聽得很。
接到司亨醫院的聯絡函,蔣祿壽院長第一反應,就是讓安如見參與接待,畢竟他是司亨醫院的子弟,還在司亨醫院工作過。
安如見對蔣祿壽說:“請蔣院長另外安排人接待,人力資源部經理何厭平可以全權接待,把情況介紹清楚就可以了。”
蔣祿壽意識到安如見與司亨醫院可能有不愉快的過往,說:“如果你不願意見老同事,我不再勉強。你如果不出面接待,為了避免尷尬,你就去一趟省分公司,將醫院近段工作情況向桂總彙報一下。”
竣肅醫院每季度要向分公司彙報一次工作,每半年要向集團公司彙報一次工作,有時是蔣祿壽去,有時是安如見去,誰有時間誰去。安如見同意蔣祿壽的提議,這也許是最巧妙的迴避方法了。
安如見的精準迴避,讓楊也彬多少有些失落。他原本以為,自己帶隊來竣肅醫院參觀學習,安如見會出面熱情接待,沒想到,院長蔣祿壽只是打了個照面,握個手就走了,出來接待的是人力資源部經理。
楊也彬見過世面,這種情況說明對方一種很微妙的心理狀態。楊也彬猜測,安如見迴避是避免尷尬,特別是面對楊雪關和姜明踐,多多少少會難堪。可是,院長打個招呼就閃人了,這是什麼意思?不歡迎我們,還是看不起司亨醫院?
蔣祿壽骨子裡就是教授,知識分子的因子強大,不願意在迎來送往上耗費時間和精力。他覺得,院長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管理。天天泡在酒中、忙於接待,哪有精力去抓醫院管理?
竣肅醫院名氣大了,業內人士紛紛來訪,何厭平一年之中,要接待很多來自各地的考察團,經歷多了,輕車熟路。大家不約而同來竣肅醫院參觀,就是衝著醫院人才隊伍建設來的。
何厭平事先準備了一個幻燈片,但他並沒有按照幻燈片上面的內容照本宣科,而是侃侃而談。從醫院建院談到人才策略,談到醫院的人才理念。這些東西,對司亨醫院來說,都是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舉措。
何厭平介紹了一個多小時,楊也彬聽得入神。
隨著交流的深入,楊也彬心裡的失落感漸漸消失了。他想,見不見安如見不是此行主要目的。只要能開闊眼界,就達成了目標。
當然,何厭平介紹的內容,是有所保留的。比如,竣肅醫院對省域內各個專業有一個詳細的排名,對專家更是建立了個人檔案,不管來不來竣肅醫院工作,竣肅醫院每年都會在傳統節日和專家生日,給他們發出慰問信。
這個主意是安如見向蔣祿壽建議的。可別小看這個舉動,表面上形式大於內容,從深層次看,這就是攻心。至少有10名博士,被這個舉動感動,最後加盟竣肅醫院的。
聽完情況介紹,楊也彬在心裡佩服安如見確實有遠見,這小子腦子活主意多,如果他不是在感情上傷害過楊雪關,自己不會對他下重手的。
安如見是個人才!
對安如見的出走,楊也彬現在開始後悔了。如果他能跟楊雪關在一起,該是司亨醫院的福氣,自己也會竭盡全力提攜他,讓他在醫院的地位越來越高。
有本事的人,司亨醫院留不住。楊也彬在心裡嘆息:人生如棋,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楊也彬悄悄看了一眼姜明踐,他卻一直盯著遊戲機。楊也彬怒從心來,可是在外面,自己又不好發脾氣,只得乾瞪眼。
會議結束的時候,楊也彬提出去病房走走看看。何厭平滿面堆笑,熱情給楊也彬一行人帶路,從內科系統看到外科系統,足足轉悠了一個多小時,大家肚子都咕咕叫了,他還不說走。楊也彬想起一個成語:知恥後勇。
實現後發趕超的關鍵是人才、根基是人心。楊也彬盤算著,到時候還是要效仿竣肅醫院,內強管理,將專家的待遇提高到一個合適的水平。
喜歡起飛吧,人生請大家收藏:()起飛吧,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