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浩然收拾好一切,李誕家裡一切有用的東西也都拿上了。
“耿大哥,咱們這就要走了是嗎?”李誕話語中透露出強烈的不捨。
耿浩然摸摸李誕的頭,他很欣慰李誕能這麼快就從李林桐的死亡中走出來,這樣很好,他並不覺得李誕冷血,而是在這末世中,這個十五歲的孩子已經能夠接受任何壞的事情,也許有可能末世之後人心也都變得麻木了吧,無論大人還是孩子。
出發。
公交房車開動了起來。
李誕也新奇的看著窗外,這樣的車他還是頭一次坐,孩子的心性讓他在車裡一直沒有辦法在固定的位置坐住,東竄西竄的...
縣是下一個要經過的縣城,隸屬於qhd市,常住人口四十多萬,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0餘年的歷史。
上古唐堯之世屬冀州之域,隋唐以來縣城曾為郡、州、府、縣治所。
史志所載名勝古跡頗多,有文物崐至今猶存,金大定年間重修的石幢,現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商朝時這裡曾是孤竹國的國都。
老馬識途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老馬識途”出處《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在此地。春秋。”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歷史上著名的遜讓君位的伯夷、叔齊,其故裡就戰國至秦、漢時這裡是遼西郡。
金昌緒的【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詩中的遼西恰是指此地。
西漢著名將領李廣也曾在此地駐守。
李廣箭穿石虎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坐落在城南六裡之處,稱為“虎頭喚渡”的古渡口,就相傳是其射虎之地。
正式將此地命名為縣始於隋朝,據說是因其北部依傍古之漆水今青龍河)而有其稱。
盧龍也是秦、漢長城的古塞名,叫“盧龍塞”,在今hb的喜峰口一帶,因山體色黑形似龍而得名。由此也可以說,縣名也是“盧龍塞”移用的。
遼、金時,將這裡改稱平州,元朝時,這裡是永平路的治所,從明朝起這裡又改稱為永平府,當時此地地處邊關,又是連線山海關和京師的交通要沖,因而這裡又成為了一座軍事重鎮。
明末,皇太極因屢攻寧城不克,就是從這一帶的隘口突襲得手,從而兵臨bj城下的。
清朝時,這裡仍稱永平府。
清廷在這裡長期駐守重兵,以拱衛京師和保衛皇陵【清東陵】。
在明、清兩朝,永平府一直是京東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因而這裡也就有了“京東第一府”之稱。
盧龍的古城建築和城外原有的八景絕大部分已毀於戰火,現存的古跡僅有始建於金代的石幢【俗稱石塔】。
石幢呈八角形,共有七層,高約十米。幢的四周有十二根石柱和欄板環繞,柱、欄上刻有雲中浮龍、石獅、和人物造型,其形態各異,姿態優美,極其生動。幢身的上、下均雕刻著八條盤龍,幢身中間刻有佛像、飛天神象、佛經和建立石幢記。
整座石幢造型極為美觀,雕刻極為精湛,堪稱為石雕中的傑作。
而就在今天,一輛公交車駛進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