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說王候將士寧有種乎這句話錯了吧,可事實上不說別的朝,就現在的大唐,那怕延隋制也舉行了科舉,但經科舉考取錄選出來的官員大部份卻還是那些世家門閥出身的人。
可你要說王候將士寧有種乎這話是對的吧,像英國公李積和馬周這些本朝的重臣名相卻偏偏又是草莽和寒門出身,經過自己的努力才顯赫的。
“也許你們幾個會認為為兄這些話是在胡言亂語,可事實上縱觀我朝的那些世家門閥,包括吾李氏皇族在內,往上推個七八代說白了可能連個平民百姓都不是。”爬起身,伸手端起邊上的涼白開喝了口,李承乾瞧了眼李恪等幾個兄妹笑道:“就如那一統天下的秦朝始皇帝贏政,其祖上非子不就是周孝王宮中的一養馬之僕而已。”
“皇兄,所言極是,臣弟佩服。”弱弱地拍了個馬屁,李恪扭頭朝四周小心翼翼地看了看,收回目光帶著祈求的語氣轉移話題無奈的苦笑道:“皇兄你還是說說臣弟到了琉求把戰船打造出來以後要如何去搶掠吧!”
如何搶?
聽到李恪的問題,李承乾真的很想抬手一巴掌把這獨臂俠給拍死。
話說你丫的也在朝中,也在封地上混了這麼多年,怎麼去搶難道還要自己這個在前世只知道在商海中掠奪財富的人教嗎!
是的,作為一個五官奇正的魂穿者,李承乾是知道很多強盜行徑理論,可卻根本就沒有親手實施過。
畢竟當一個人只要積累了足夠的資本誰又會什麼事都要親手親為呢!
可是,看著李恪那純潔如小白一般渴求的眼神,李承乾卻又不得出聲說道:“搶掠其實就如行軍打仗一樣,第一,你得先確認目標。”
“第二,要先摸清對方的底細,因為如果你弄不清楚對方有多少人便不管不顧的動手,那麼最終倒黴的一定會是你是自己。”
說著,李承乾頓了頓,讓李恪記住後才又繼續開口說道:“第三,事可為便為,事不可為時當斷便斷,不要為了一時成敗和一點繩頭小利把自己搭進去,因為只有留得青山在我們才有柴燒,死了便是什麼機會也沒有了。”
“就像什麼腦袋掉了不就個碗大的疤和十八年又是一條好漢的話一樣,其實都是臨死再沒有了翻身機會的人才會說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嗯,臣弟明白了,以後做事一定會三思而後行。”點點頭,李恪表示自己已經把這些話都銘記於心了。
“第四,壞人都不會在自己額頭上刻著壞人兩個字的,所以就算做強盜土匪我們也要懂得去掩飾自己的身份。”滿意地看著這被自己忽悠住的李恪,李承乾笑笑又繼續教壞兄弟不用自己負責的大業,開口說道:“就如老三你到了琉求以後,如果真的要去搶,那麼就得訂些規矩,如什麼三不搶四不殺之類的。”
“三不搶四不殺?”細細地在心中把李承乾所說的話琢磨了一番,李恪很是虛心地問道:“這……,臣弟該要怎麼去做,皇兄能否說得詳細些?”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為兄先問老三你一個問題,像我大唐那些正二八經經營的商船老三你說能搶不?”習慣地伸手揉揉鼻尖,李承乾真的很無奈。
不就是訂些規矩嗎?
這麼簡單的事情難道你就不知道照搬軍營中的那些矩律來用,如果看著不適合你不會再改。
“不能。”肯定地點點頭,李恪很是認真地回答道:“要是搶了,一旦被地方得知上報朝廷之後,那麼便會派大軍去剿滅。”
“不錯,所以說搶劫也是要分對方的,可凡事也沒有絕對,就如大唐那些私自出海,擅自與他國貿易往來的商賈其實也是可以搶的,因為他們沒有給朝廷交過稅賦,所以搶了也是白搶,而且他們也不敢告官,但這些都得靠你自己去分辨。”放下揉著鼻尖的手,李承乾說完,抬頭看了看大廳外那已月已半空的夜幕站起身開口說道:“好了,老三你又不是馬上就去琉求,這些事情日後咱兄弟倆再詳談。”
“嗯,臣弟明白,皇兄你有事便先去忙吧。”從位置上站起,李恪記得剛才自己父皇還真的要李承乾把那關於平滅倭國的策謀連夜趕出來。
喜歡太子之爭請大家收藏:()太子之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