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加讀者黏性,武鋒還示意報社,專門在《朱家》的小說後面,留出整整一個版面作為評論區。
他太知道評論區的威力了,有時候評論區的評論比小說情節都精彩。
面對報社編輯的不解和質疑,他根本就沒有解釋的想法,事實勝於雄辯。
為了推廣評論區,報紙還專門在小說後面做了好幾天的宣傳。
效果立竿見影,之後幾天報社接到了雪片般的讀者來信。
為了整理這些讀者來信,將其中有意思的評論挑選出來。報社不得不緊急招募了一批員工,專門做這樣的事情。
等湊出了足夠數量的有趣書評,然後將之全部登載在小說章節後面,立即引爆了讀者的熱情,甚至就連報紙銷量都提升了不少。
尤其是被重點關照的評論,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朱家是真正的平民俠客,比郭靖更加樸實無華叫人嚮往,他很可能就在咱們身邊!”
港島社團橫行,要說底層民眾沒有受到過欺壓的,絕對屬於極少數。
估計,這就是港島武俠小說生長的土壤!
能夠以一個城市的力量,支撐眾多武俠名家以及武俠文化的成長,不得不說是有其內在原由的。
有時候,武鋒興致起來了,會直接用小號在報紙上發表書評:郭靖是真正的英雄沒錯,可惜距離普通民眾太遠了。
事實上,尋常百姓能夠接觸到的俠客,只能是江南七怪!
朱家比江南七怪更叫尋常百姓推崇,因為他可能就是鄰居,又或者街坊,遇到事兒是真的能夠第一時間出手幫助的。
不僅《朱家》小說受歡迎,《東北獵人傳說》也有不少的讀者群體。
經過一個多月的爆發,《旺角新聞》的發行量已經穩定在八萬左右!
依靠兩部小說的推動,一個月增長了五萬銷量,相當驚人了。
只是可惜,《旺角新聞》的社會版面,經濟版面還有娛樂版面的內容比較普通,這才影響到了報紙的銷量進一步提升。
武鋒倒是有不少提升報紙銷量的騷操作,只是暫時還來不及運用罷了。
可饒是如此,經過招標一年的廣告費,也達到了五百萬的規模。
距離《明報》兩千萬的水準自然差了不少,可人家在社會版面和經濟版面的權威不是說著玩的,武鋒和報社上下算是比較滿意了。
更別說,《朱家》和《東北獵人傳說》已經出版了書籍,一本售價十港幣。
小說熱度正高,一冊《朱家》售出近十萬本,刨除各種雜七雜八的費用,單單一冊就有七十萬左右的收入,而《朱家》打算出三冊。
《東北獵人傳說》的小說售賣情況差點,第一冊也賣出了五萬本,最後到手的收益也有三十來萬,總共出版兩冊。
要不怎麼說,搞通俗小說賺錢呢!
不僅如此,兩本小說的連環畫也搞出來了。
同樣藉助報紙連載火熱的時候集冊出版,一冊同樣是十港幣。
一個星期發行一冊,《朱家》能夠售出四萬本左右,而《東北獵人傳說》也能售出兩萬本,刨除各種成本最後的收益一月能夠達到驚人的一百五十萬。
這還是港島印刷廠成本高昂的緣故,要是放到內地印刷廠生產,成本起碼還能降低一半還多。
武鋒詢問過內地合作的美術廠,結果叫他有些哭笑不得。
內地美術廠下面的印刷廠不是不能生產漫畫,而是沒有充足的合格紙張原料,最好是A4紙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