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五章
過了午的上京大街顯然冷清不少,四位轎夫抬著藏藍色的轎子穩穩走在大街上。
前後侍衛十數人,全是王爺親衛。
柳絮腰間纏著軟劍,垂頭跟在轎子一側往前走著。
轎內偶爾傳出謝宏青的細聊聲,另一位是參軍大人,聽說病弱得緊,柳絮同他見過幾次面,他幾乎不出房門。
但柳絮總感覺他和王爺的關系十分微妙,偶爾幾次同他攀談後,王爺反而愁眉苦臉,長嘆不已,不如同潘約先生那般愜意。
日光西斜,照著轎子一角,進宮路上的人越發少了,許是知曉這兒是貴人所在之處,路上靜靜悄悄的,來來往往的人都低垂著眼,匆匆避讓而過。
柳絮不著痕跡的打量著四周,耳邊傳來王爺和參軍大人的攀談聲。
“王爺你當真沒理會那些人?”
謝宏青不耐道,“在淮平郡時他們便想和我接觸,修書拜帖不能,還試圖混進山匪之中,豈有此理?”
“咳咳——”參軍壓忍著喉間的癢意,緩了一息才道:“王爺此舉只怕會激怒那群人。”
“我堂堂安國長樂王,謝氏正統,還有怕這些渾人的道理?”
謝宏青冷哼道:“陛下再小,也是安國的天子,即便那寧遠王手段殘暴,也沒有他們犯上作亂的理!”
自先皇在世時,那些人就不安分,如今幼帝登基不到一載,他們便打著皇室血脈有汙的理由舉兵意欲謀反。
短短半載,北方亂得不行,更有甚者修書於他,邀他共同舉兵,瓜分天下。
令謝宏青苦惱的是,他身邊謀士有一部分還跟著勸他早做謀劃。
先皇在世時便因荒淫無道、重稅重徭引得民不聊生,再加上數年幹旱,收成少了大半,百姓皆怨聲載道,甚至賣子求食。
若非他種下了因,何來如今一人舉兵、千人響應的果?
長樂王封地渤海、河間一帶,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若能得到他的支援,揮兵南下指日可待!
若非他沒有什麼野心,只怕如今安國的形勢當真不好說。
參軍又是悶咳一聲,“您此番進京,他們多半會以為王爺您選擇了保皇。”
王爺的猶豫,他又如何不知?只是時不待人,如今進京容易,出京只怕……
陛下和寧遠王當真只是簡單召王爺進京獎勵其剿匪之功嗎?
參軍眸中劃過冷光。
一個二十出頭的毛頭小子,承襲寧遠王爵位不過一年便能穩住上京的局勢,心思之密只怕不容小覷。
若非他撐著,宮裡那兩位早就被京中這些豺狼啃得骨頭都不剩了。
也只有王爺心善,念著宗室血脈之情,也記得先皇對他的好。
“王爺還是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