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現在報警,多數百姓需要看警察臉色,有的地方還需要送禮才辦事,效率也不高,如果換成機器人,大家溝通上沒那麼緊張,處理事情的效率高且不存在徇私枉法。
江天臣心動。
這是跨越了幾個步驟,直接抵達終點。
只需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那些被迫背井離鄉的人返回家鄉後,靠什麼賺錢?怎麼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回去家鄉。
土地返稅?還是耕地補償?是不是可以嘗試按人口補貼?好像也可以根據收獲的糧食産量來補貼。
如果他們都回鄉,那二三四線城市直接迅速發展,不用政府去鋪路。
一線城市機械化賺的錢,足夠補貼農村,甚至可以用來開發太空。
就是這跨越幅度太大了,需要仔細想想。
曾梨動了動鼻子,聞到很好聞的青草香,閉上眼睛享受了這片刻寧靜後才繼續開口:“可以先從公務員開始嘗試。”
“是普通人民群眾較難接觸到的崗位,也能當一個緩沖,過渡期。”
江天臣震驚地看著曾梨。
真不是演戲。
這招有點狠,多數公務員都是中産家庭,他們的收入來源離不開工作,這個政策會讓大量的中産家庭返貧。
真敢說啊,那些人得恨死曾梨。
可這真的就是國家目前需要的。
只要自己抓一些大貪官,讓不良企業倒閉,富商查稅,給更多普通又有能力的人機會,國家經濟就可以實現重新洗牌。
江天臣看向鏡頭:“老了,是應該多給年輕人機會。”
這段談話藏著許多內容。
也給了很明顯的提示。
能看明白的,可以選擇趁早回家鄉發展,因為小地方資源有限,管你在大城市混得多好,回到家鄉在有限的資源圈裡,就是要重新開始。
可兩者是矛盾的,看得見這個問題的人,不會輕易放棄自己打拼下來的事業,這群人也不是一線城市要淘汰的人。
這些訊號,就看你看新聞的時候,能悟出幾分意思。
實在愚昧又沒有天賦的普通人,也沒必要焦慮這次洗牌。
就是這麼殘酷又現實。
多數有能力的人透過實現自我價值,生活越來越好,對社會貢獻越大,對國家越有用,自然會越好。
而平凡又普通的老百姓…
國家能出手把醫療這塊整頓好,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福利。
別的紅利想吃,要麼命好要麼得腦子好。
科技城是曾梨用來打響第一戰的地方。
江天臣以為自己在推著曾梨走,實則建造科技城的時候曾梨就想過這個可能性。
當晚新聞聯播播出去,大家才知道主席在g省,曾梨沒意外,被一些人罵了。
這是未來趨勢,躲不掉的,沒有兩全其美的法子,不可能國家進步的同時拖著無數底層人一起進步。
就跟讓青壯年外出建設祖國一樣,不可能給你創造一個能攜帶老人或者孩子條件,這樣會拖後腿,所以只能讓他們成為留守老人,留守兒童。
等發展起來了,才能出這方面的政策,讓外出的打工人實現拖家帶口。
曾梨不在乎那些罵名,這是自己坐江天臣位置的代價。
需要有人去做這些。
江天臣也只能選擇曾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