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都有了,當然不能放任其野蠻生長。
對此阮眠也有了對策。
她空間裡有不少的農工類書籍,是當初搜刮謝家庫房和書房搬來的。
齊府老太爺是個讀書人,喜歡搜羅各種各樣的書籍,這不,都被她一次性給搬來了。
等吃過晚飯後,她趁著翠珠他們去照顧景哥兒,叫大姑母來到屋舍內。
只見她拿出了不少書籍,放到大姑母面前詢問:“姑母,你應該認字吧?”
當初父親提起過,他和姑母兩人從小都是一起上過學堂。
礙於姑母是女子,後來就沒讀書了。
然而令她沒想到的是,姑母不僅識字,還寫得一手好字!
她只要看過的書本,只需要一遍就能過目不忘,並且摘抄謄寫下來。
阮眠臉色一喜,腦子裡又生出一個念頭,不過目前她還沒急著對姑母說,只是先把當下重要的事解決。
“姑母,這幾本工農書內的一些工具,你可否能按照其說法,畫出圖紙來?”
既有過目不忘的本領,那按照書中所言,再加上她有過穿越一世的經歷,畫一些工具圖不是什麼難題。
大姑母猜到她的用意,便讓阮眠點燈掌油,準備筆墨紙硯,開始認認真真地將書中所提到的一些工農工具畫出圖紙來。
兩人在此基礎上,稍加改良,一個晚上的時間,好幾張圖紙便出來了。
有翻土的耕具,也有平整土地的耙具,還有保墒防旱的耱具,這個能將土地表層土壤碾磨得更細碎,形成一層松軟的土層,以切斷土中的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
除此之外,還有可以開溝和播種的耬車。
至於最重要的灌溉,若種植面積擴大,單純像平日那樣,來回挑水灌溉就要耗費不少精力。
他們附近的那條溪流上游,有不少從基岩裂縫中湧出來的山泉水。
倒是可以用上升泉引結構來引流灌溉。
這種結構一般由堆石築成,再用木樁築成圍牆以阻止泉水散流。
一路引入他們種植區,再開溝確保效率更高。
有了這些明確細致的計劃,阮眠馬上付諸行動。
次日一早,她就找自家人說了耕種的想法,除了翠珠和媋惜他們每日負責灶火會忙碌一些外,其他的人基本都是參與修路。
阮眠讓老丁帶幾個人負責翻土,又找到薛老爺子,將引泉結構告知,從他們那區域借調了好幾個細心的人,到時再去打造泉引。
正式耕種前,阮眠將那些大姑母畫好的圖紙交給阮瑾修。
這孩子動手能力極強,只要阮眠把材料給他準備好,他一個上午就能造出好幾樣工具出來。
當然是一些相對簡單的工具。
那些木頭原料,還是當初她在收容營的林場勞役時,時不時搬運到空間的。
在這裡卻是派上用場了。
除此之外,她還要擠出時間做一些供給林掌櫃的潤顏霜,人參面膜等。
幾天下來,從早忙到晚,難以見到她的人影。
不是在屋舍就是在山泉旁,要不就是去了種植園,總之忙到腳不沾地。
但忙點也好,足夠充實,也讓自己的動力越發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