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遭受北狄侵襲,加之今年秋日滴雨未下,幹旱席捲了兗州一帶。
百姓本就缺衣少食,又被北狄擄走了大半糧食,衣不裹體食不果腹。
皇後身為一國之母,自是以身作則,還組織官眷貴婦,募捐糧食與衣物,準備遣人送去邊關。
這樣的關頭,給多少銀糧,也成了問題。
些許銀子、幾擔糧食,對她們這些世家大族而言,不過是小事一樁,不值一提。
可給多少,怎麼給?其中有著大學問。
給多了,若是壓過了其他貴人怎麼辦?
給少了,讓人瞧輕了自己,讓皇後不喜,又該如何?
如此種種,使得官眷貴婦們都在觀望,不敢動作。
溫夫人今日開口,擺明瞭是給溫舒窈設套。
溫舒窈若是給多了,就是得罪其他貴人,若是給少了,就會丟臉。
這其中的度,她篤定了溫舒窈拿捏不準。
誰知她剛開口,溫舒窈便脆聲開口了:“王爺就在前線,我身為王爺家眷,自是要以身作則。”
“此次募捐,我們景王府出銀一萬兩。”
此話一出,全場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她身上。
一萬兩可不是小數目。
溫舒窈迎上眾人打量的目光,不急不躁,語氣平緩:“這一萬兩,是我們景王府的心意。”
“諸位也都知道,王爺在水深火熱的前線,我多捐一兩銀子,王爺所面臨的壓力就會少一分。”
她語氣誠懇,一張明豔的臉龐上,更是掛滿了對謝景寒的擔憂。
“王妃掛念景王,願意捐出這麼多銀子,倒也是在情理之中。”一旁的禮部尚書夫人李氏開口,眼中滿是贊賞。
“我們這些夫君不在前線的,自然也要出一份力。”她抬了抬手,“我們李家,捐銀一千兩。”
“讓王妃見笑了。”李氏朝著溫舒窈福了福身,“我家老爺為官清廉,就單單是這一千兩銀子,還是從我自己嫁妝中出的。”
溫舒窈連忙搖頭,一字一句極為認真:“夫人此言差矣,無論銀錢多或少,我們的心意都是一樣的。”
“若是有銀子,誰又不願讓邊關百姓過得更好呢?”
“皇後娘娘組織此次募捐,也不過是為了給國庫減輕些壓力,我相信,皇後娘娘本意也並非是讓咱們散盡家財去捐銀子。”
“諸位的心意,娘娘都看在眼裡。”
她幾句話說得十分漂亮,讓不少輕視她的人,都多打量了她幾眼。
傳聞中的景王妃是個空有美貌的草包,如今看來,傳聞也不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