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59章
從喜洲吃了午飯出來,樊青看了眼時間,下午一點鐘。
“累了嗎?”樊青問。
“還行。”
欒也看起來興致不錯,開啟車窗吹著海風。
“下一站去哪兒?”
樊青想了想:“進山吧。”
樊青對大理的路好像也挺熟,顏值兒還一路往前走,開了半個小時,在一個路口拐了個彎,沿著山路上了山。
雲南的山好像都差不多。道路有點窄,蜿蜒曲折。路兩邊的樹高高低低長得很茂密。
“從這座山往下看洱海風景很好。”樊青說。“山上有個美術館,還沒完全開放,挺漂亮的。”
前面兩個急彎,樊青放慢了速度:“你應該會喜歡。”
“以前來過?”欒也問。
“嗯。有些客人比較——”樊青頓了一下。
“裝逼。”欒也替他接話。
“……不是。”樊青笑了,“比較文藝。”
“喜歡特意找這種山裡稀奇古怪的地方鑽,問我有沒有推薦……帶人來過幾趟。”
欒也點點頭,笑著說:“你第一次帶我進山的時候是不是也覺得我挺裝的?”
“沒有。”樊青立刻回答。
“那你那時候覺得我怎麼樣?”欒也問。
樊青想了想,開口:“我覺得你挺帥的。”
欒也笑著沒再說話。
文藝青年喜歡的美術館確實挺遠,開車開了快一個多小時,路面從柏油到水泥再到黃土,越走越窄。欒也開始懷疑他們要前面到底還有沒有路的時候,樊青把車停到了路邊。
“到了。”
松柏交錯之間,樊青說的美術館坐落在前方,高聳壯觀。看起來確實還沒開放。但也沒人攔著,只在門口立了個拍照注意安全的牌子。
建築是水泥和石頭的構造,幾何空間。三角天窗和幾何陽臺與遠方遼闊的洱海遙遙呼應,不顯得突兀。設計非常精巧,好幾個空間構造和光影結合,非常適合裝進取景框。
欒也和樊青轉了一圈,從第一層慢慢往上走,拍了不少照片。
最高層的露臺出口是五邊形的,沒有圍欄。不知道是誰在邊緣處放了兩把椅子,從那裡遠眺下去,整個洱海盡收眼底。
欒也和樊青拉開椅子坐下去,背後是水泥澆築,眼前一望無際的藍。山裡剛下過雨,有一股好聞的草木潮濕的氣味。陽光落在他們身上,並不覺得熱。
“確實不錯。”欒也把相機放到腳邊,仰頭靠著椅背。
“適合我們這種文藝青年。”
樊青笑了一會兒:“文藝青年到這兒會有什麼感想?”
“說實話嗎?”欒也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