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那層阻隔,面板的溫度和細膩毫無保留的傳遞到了手裡。樊青呼吸聲變得有點重,手順著腰滑到小腹,又急切的往下滑。
……
電話響的時候,樊青剛把運動褲的系繩重新系好。
平時聽起來挺普通的振動聲在此刻格外急促響亮,手機跟要蹦起來似的,把他嚇了一跳,飛快轉頭看了一眼茶幾上的手機。
是李弘闊。
李弘闊雖然一根筋到有點傻,但對於欒也和樊青的建議還挺聽話。每天打電話溝通各種需要的紙制産品的細節,大到紙傘小到書簽,從製作到設計,每個細節都反複確認,生怕到時候拍照出不了效果。
欒也沒有留聯系方式,於是所有電話都打到了樊青這裡,聯系從早到晚隨時隨地,非常的求知若渴。
“我……靠。”樊青罵了一聲,接起電話。
今天這通電話同樣是在溝通紙製品。李弘闊絮絮叨叨,說之前說的製作工藝已經更新了,帶著花葉的本子書簽已經做好了,畫也畫了幾幅。但紙燈,傘之類的,還有問題需要溝通一下。
“要不明天早上我來找一趟,帶上東西讓你們看看。”李弘闊說,“然後我們再面對面溝通?”
樊青看了一眼欒也,回答:“行。”
欒也還躺在沙發上閉著眼睛,樊青湊過去把他抱住,整個人和對方貼在一起,小聲說:“嚇死我了,這電話要是早五分鐘打……”
欒也閉著眼笑道:“還能把你嚇萎了啊。”
樊青笑了兩聲,重新把頭埋進對方的肩膀。
“明天說李弘闊過來聊聊。”
“聽見了,讓他直接來茶室。”
“那你……”
“你和他聊。”欒也聲音還有點沙,“我聽著。”
樊青抬頭看他:“我?”
“如果他要問的是攝影方面的事,那肯定是我跟他聊,但現在他想問的是産品上的事,之前那些主意不都是你提的嗎?傘,燈,擺件。”
欒也說:“所以你和他先聊。”
樊青“哦”了一聲,片刻後又問:“如果沒有這些東西……真的拍不了照片嗎?”
欒也終於睜開眼,目光轉向樊青。
“如果非要拍,也能拍,就和他給我看的之前找人拍的一樣。找角度,修圖,拉色彩。但是那樣沒意義。”
“他工作室的問題不是拍照能解決的,風光攝影只需要遵循自然,商業攝影就需要考慮需求。他工作室的需求是活下去。所以比起我,你說那些東西的作用可能會更大。”
樊青看著欒也,欒也笑了一下:“好好努力吧少年。”
“目前做出來的東西倒是沒問題,我給好幾個認識的人看過,都說特別好,遊客肯定能喜歡。”
李弘闊看起來狀態好了不少,說話聲音都精神了點。
“就是之前提的那個紙燈扇子和傘,我和楊姐都不會做骨架,試了幾次都不太成功。”
樊青想了想:“能不能給別人做,工作室只負責最後裱紙這一道工序。”
“想是想過。”李弘闊又開始撓頭,“但哪兒能只做前面的半成品,網上買嗎?”
欒也慢慢喝著茶聽他們討論,目光停在樊青身上。
對方認真考慮事情的樣子帶著與年齡不符的成熟,不像是十八九歲。
片刻後,樊青開口。“鎮上有個做竹編的店,開了二三十年了,賣竹籃竹筐,簸箕之類的。應該也會做燈和扇骨。”
“可以問一問。”
李弘闊反應了一會兒:“你說賣簸箕竹簍那家啊,是挺久了,我鎮上讀中學的時候就在了。但是——能行嗎?”
“他家賣的都是農村幹活用的東西。”
“先去問問。”樊青語氣篤定,“不行再說。”
欒也笑了一下,點點頭:“那就去先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