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最多影響的,或者說獲利最多並不是沈裡,也不是衛老夫人,而是太子聞時頌。
這兩天上朝的時候,連聞時頌都很驚訝,在他搞事的時候,支援他的人竟然變多了,或者說給他敲邊鼓的人變多了。就是那種哪怕不明確站在他這一邊,但也不會提出反對,甚至會在僵持的時候不著痕跡的為他說一兩句好話的人,他們就宛如大潮汐時的海浪,不講道理的洶湧而來。
在這些朝政大事上,一幅畫、一車玉石原石,又能值多少錢呢?
“qaq那我能幫我阿姊要軍費嗎?”沈裡也終於反應過來了。雖然北疆已經打贏了,但其實他姐沈青起的嘯鐵衛還是挺缺錢的,沈裡之前開盲盒開出來的玉石,基本都被他變賣成了物資,送去了北疆。
顏仲卿給了好友一個“孺子可教”的眼神,繼續介紹最近發生在聞時頌身上的變化。
聞時頌本身不太對的好口碑,迎來了詭異的史詩級加強。要不是聞時頌很清楚自己的為人,他都要覺得自己一夜之間肉身成聖了。
為什麼會有這個局面産生?
因為以前這些中立派只是不想得罪太子,就保持著作壁上觀,既不反對,也不支援。
但是如今他們對太子就多了幾分想要結善緣的勢利想法。
因為顯而易見的,誰敢保證自己家的孩子能夠百分百覺醒血脈呢?誰都有可能有求到太子妃沈裡的一天。有求於人的時候,不說一定要投靠對方吧,但至少你不能給對方留下一個糟糕的印象吧?
那他們肯定或多或少要賣好於太子。
聞時頌對此有非常獨到的見解——大家現在不敢在背後說他的壞話,那可不就只剩下了好話嘛。
沈裡一句話總結:“阿兔最近事業運強的可怕!”
“是的,要說太子事業版圖的改變,就要先說支援太子殿下的勢力都有哪些。”
這一題不用小顏夫子說,沈裡自己就能搶答,大致分為四種:東宮臣屬,謝老太傅的勢力,孝賢太子留下的勢力,以及從始至終都屬於聞時頌,因他個人魅力而選擇追隨的下屬。
這四種有很多交集,看上去是一回事。
但其實並不是。
好比謝老太傅,太子太傅是東宮的官署名,但謝太傅同時也是老皇帝身邊的官員,甚至是被老皇帝所倚重的重臣之一,就和養育了三皇子那個蠢貨的孟參知是一樣的。謝太傅自成一派,他的派系成員就不僅僅包括東宮的官員了,已經輻射到中央朝廷,乃至是地方上的官員。
而這些官員是最早知道謝老太傅將要不久於人世的,此中的人心有多浮動可想而知。在謝老太傅還活著的時候,他們自然是以謝太傅馬首是瞻,也都可以視為太子的勢力。但是當謝老太傅去後,他們卻未必能百分百都轉化為對太子的效忠了。
我臣屬的臣屬,不是我的臣屬。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有不看好太子的未來的,也有不看好太子這個人的,總之,謝老太傅一派已經眼瞅著就要散了,這是連謝太傅別人都無力迴天的事情。
但如今卻不一樣了,衛老夫人頂了上來。
就像一個企業,老董事長去世了,董事長夫人成為了繼任者。掌權人出現變動,企業註定會流失一部分員工,但也就僅此而已了,大部分骨幹還是會留下,不管是出於和老董事長的交情,還是安於現狀的本心。
況且,以前謝老太傅在忙於前朝之事時,衛老夫人作為賢內助,也並沒有真的就安心在家裡享福,她也為丈夫的事業做了很大的貢獻,其中就包括夫人外交。
衛老夫人熟悉丈夫每一個親近下官的妻子,這些臣屬以謝老太傅馬首是瞻,他們的妻子就以衛老夫人當自己的領頭羊。這麼多年的相處下來,當初還只是為了支援丈夫的事業,如今已經是真正共患難的情感了。
她們對衛老夫人的支援,不僅能代表自己丈夫的態度,還能代表他們已經入朝的子女。
已經出現崩裂之兆的謝氏勢力重新變得穩固,也就再次朝著主心骨太子靠攏,形成了一個頗為積極的迴圈。
沈裡疑惑的問顏仲卿:“這樣不好嗎?”
“這樣當然好,太子事業順,也就代表了你的事業順。”
“那我們為什麼要討論這個?”
顏仲卿長嘆一口氣,因為你對聞時頌的態度也很不對勁兒啊。這個態度倒不是最近才有的轉變,而是隨著顏仲卿與沈裡的關系越來越好,他自己發現的。
沈裡對聞時頌和對別人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不得不說,顏仲卿以前也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流言蜚語的影響,他曾經以為沈裡對聞時頌是沒有多少真感情的。
就,太子這個位置上坐著誰,都不影響沈裡是太子妃。
說真的,以朋友的自私角度來說,顏仲卿甚至是欣賞這種態度的,感情算什麼呢?利益才是真的。
可最近顏仲卿發現根本不是這回事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同樣是每天一起吃飯,韓詹事也每天去蹭飯啊,也是朝夕相處,怎麼不見沈裡對韓詹事的態度有什麼改變?
頂多是變的更熟悉了而已,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顏仲卿越品越覺得不對,他希望能晃清楚自己好友腦子裡的水,喜歡可以,談戀愛可以,但“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每個人最後能靠的只有自己”這個道理,沈裡也必須要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