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吏部,考功員外郎,這是顏仲卿的老師提供給他的門路,職事官的品級和禮部給他的差不多,但吏部承諾可以給顏仲卿額外再多提一級文職散官的品級。
三、禦史臺,臺院侍禦史。
這第三的禦史臺是怎麼冒出來,沈裡也不知道,但至少沈裡跟著岑夫子學了這麼多天官場,已經足夠知道臺院侍禦史的官職品級,是這三個選項裡最低的。
事實上,所有的禦史品級都不算高,只是禦史地位超然,不能完全按照官位品級來衡量這個職位的重要性。
但沈裡還是首先就排除掉了禦史這個選項:“倒不是官職高低的問題,而是當禦史容易當的傾家蕩産。”
不參人,屬於失察,要扣錢,參了人,參錯了也要扣錢。
風險大而收獲很少,實在是太不劃算了。
顏仲卿根本沒錢可扣。
至於禮部和吏部,這倆部門在沈裡看來都不錯,禮部清貴,吏部勢大,不管去哪個,未來的發展都肯定不會錯。
當然,如果一定要二選一,沈裡還是更傾向於吏部的。吏部是六部之首,掌管官員考察任免等事務,說白了就是組織部,是hr啊。
“人人都想去,那必然是很好的吧。”沈裡用大眾的樸素觀念做出了選擇,雖然職事官的品級不是很高,可是有文職散官作為補償啊,所謂文職散官說白了就是資歷,誰不想把資歷熬的更高一點?“況且這個職位可是你老師給你推薦的欸,老師總不會害你。”
小顏夫子的老師是岑夫子的學生之一,對方如今被外派去了地方,但在吏部非常有人脈。
顏仲卿的手指一點一點的點在考功員外郎這五個字上,面色沉吟,沈裡說的其他內容是對是錯不好說,但最後這句他是認同的,他的老師不可能害他,老師和師祖肯定是想把最好的給他。
可……
他真的適合去吏部嗎?
自己的情況自己瞭解,顏仲卿並不是一個擅長交際的人,而像吏部這種衙門,註定了要與形形色色的官員溝通,打交道就是他們的工作之一。做不做得好先放在一邊,想不想要做才是關鍵。
沈裡也認同了朋友的話:“也是哦,一直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誰都不會開心。那禮部?”
去禮部的話,正好還能趕上這次的科舉。以前掌管科舉的是吏部,這兩年正在逐步向禮部過渡,如今是二部同軌並行,但顯而易見的,以後就是禮部獨大了。想一想,多爽啊,這個百廢待興之際去禮部,做的好,以後差不多就主管科考了。
“曾經的你是舉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任任挑選,如今的你王者歸來,成為了給舉子出題、監考的人。”沈裡想一想都覺得爽。
而且,弘文館本身就屬於禮部,顏仲卿這也算是部門內高升,專業對口。
禮部給出的offer,從品級上來說,也是最高最有誠意的。
但顏仲卿還是猶豫了,因為就他之前聽到的風聲,吏部那邊一開始提供給他的,其實也就禮部和吏部這兩個選擇,二選一。
禦史臺馭鹽兀這個選擇,實在是突兀而又醒目。
誰安排的已經不言而喻。
——太子聞時頌。
事實上,聞時頌和顏仲卿私下談過一回,不算多麼開誠布公,但暗示意味十足,他給小顏夫子講了他認識的一個人。
那位知名不具的大人,仗著自己九族沒人,整天在朝上為所欲為,參了這個罵那個,每天睜眼就是鬥爭,爛命一條就是幹。
對方的結局如何聞時頌沒有說。
但顏仲卿……
心動了。
當然,他的九族是有人的,甚至有不少人,都生活在江左的老家,他是全村的希望,這些年也一直在為了家鄉而努力。
聽說今年他在老家的同鄉和夫子,也都決定下場來參加春闈了。
這種情況之下,怎麼看都覺得禮部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