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佩劍。
但這更像是一個表演性質的佩劍,因為聞時頌全程需要做的僅僅是在代表皇子公主乃至是老聞家所有的宗室行禮之前,把佩劍從腰帶上解下,由沈裡接過,放在指定的席上,這代表的是一種臣服,一種效忠,一種態度。
沈裡發誓他沒看錯,在他從聞時頌手裡接過劍的那一刻,他從聞時頌的眼中看到了恨不能當場拔劍的怒火。
很顯然不是沖著沈裡,而是龍椅之上的九五之尊。
雖然這讓沈裡看不懂的情緒只是轉瞬即逝,聞時頌最終還是把劍平穩的遞給了沈裡,就好像剛剛什麼都沒有發生,他的態度看起來是那樣輕松,甚至還有空輕聲對他安撫:“別緊張。”
所有人都對新婚燕爾的小情侶之間的溫情互動相視一笑,有一種看到小動物貼貼的可愛感。
可沈裡知道聞時頌那一刻是認真的,他真的考慮過要不要在當場拔劍,暴起殺人,去殺死端坐在朝堂上的那個已經垂垂老矣的皇帝。
但就像沈裡不知道聞時頌為什麼對老皇帝有這麼深的恨意,他也不知道是什麼最終讓聞時頌改變了主意。
他們只是交流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然後便錯身而過,去進行彼此各自的流程了。
唯有沈裡在心裡還在思考著,即便這個父皇有些偏心,好吧,是很偏心,偏到奶奶家去了,但除了孝賢太子外,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啊。聞時頌從小到大都是這樣的待遇,沒道理突然不滿産生異變。
想著想著,沈裡反而先不確定了。他只能在緊張的放下佩劍後,告訴自己剛剛大概是他的錯覺。
因為聞時頌此時已經態度十分恭敬又孺慕的看向了他的父皇,按照流程引著眾人再次隨他一同跪拜,並高聲道:“元正首祚……惟陛下與天同休。”
聞時頌如今的這個位置,一般是由宗親中最德高望重的老王爺來完成的。
但之前也說過了,宗親裡最大的王爺已經纏綿病榻一年多了,從去年開春起就躺倒了,雖然像太後一樣超強待機,可很顯然是已經待不了多久了,老王爺今年的身子骨已經差到來朝賀都不行了,是那種攙扶而行都不行的程度。
聞時頌這個太子暫代了宗正寺卿的位置,今年也就由他進行了領頭。
宗親拜完,就是群臣拜了,從中央的高階官員,到軍中的各方大佬,沈裡本來還期望能看到他阿姊沈青起的,可惜,今年嘯鐵衛派來的也只是個白麵書生一樣的代表,對方倒是給沈裡送了十分客觀的邊關特産,最後是各地方的低階官員和番邦使臣。
每個代表團都不會被落下。
但真正精彩的部分卻是從大家都拜完之後才開始,沈裡早就知道這些流程,也一直在期待著這一幕,他悄悄的墊腳,生怕被人擋住目光。然後才發現他跟在太子身邊,永遠不可能落在人群之後。
聞時頌看見沈裡的動作,還以為他是餓了,抬起袖子,小聲說:“我袖子裡有點心,吃嗎?”
沈裡瞳孔地震,還、還可以這樣嗎?不合適吧?
然後,就是毫不猶豫的點頭:“吃。”他永遠不可能拒絕到嘴的食物。
在沈裡悄悄裹腹的時候,朝堂上的朝臣們已經列好了隊,在奏樂中開始了行蹈舞禮。
蹈舞禮,顧名思義,就是跳舞,一種用跳舞來表達對皇帝敬意的覲見禮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禮儀之一,只在重大場合才能使用,每個官員在去吏部入職報道之後都會受到專業的訓練,只不過有些人一輩子也用不到這種禮儀而已。
說的再簡單點,就是老皇帝大過年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朝堂上看一群至少中年往上的大臣給他跳舞。
沈裡以前對封建階級最大的想象,也不外乎是讓漂亮的舞姬小姐姐跳舞。
如今才意識到,皇帝還可以看手握大權的大臣給他跳舞,這甚至不是一種折辱,而是所有人爭先恐後的禮儀。
怪不得人人都想當皇帝呢,因為真的很快樂啊。
作者有話要說:
請中嚴這兩個帶星號的句子,都是文獻資料裡的原話,文中的朝賀流程參考的是唐代早期的正旦朝賀,但也加了一些個人的劇情需要,請勿當真,麼麼噠。
蹈舞禮:這個禮儀真實存在,一般只在這種大朝會和個人升官的時候會用到,並且歷史真的有因為常年不跳忘記了,在升官的關鍵時刻掉鏈子被擼下去的例子。